-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国并不等于不爱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 ,一个国家的人到另一个国家去工作和寻求发展,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其有无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人有地域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巴斯德 案例: 一个留美女生的铮铮傲骨 炒美国教授鱿鱼 中国是一个非常贫穷、非常闭塞的小国家,那里的人非常愚昧,非常守旧,经济也不发达,科学技术更落后,而且,那里没有平等自由,也没有人权。” ---那米诺 教授 “那米诺教授,我想告诉你,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快速进步,中国的法律和法规,更在逐渐地完善,中国人民的权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陈磊环视了一眼四周的同学,“你所说的那些,不过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或者是西方某些政府出于某种目的而编造的谎言而已。” ---陈磊(中国留学生) 阿苏的父母在悉尼西区经营一家小型餐馆. 早年来自香港,祖籍深圳宝安。苏妈妈得知我从大陆来, 非常高兴. 每次去她家餐馆, 苏太太和苏先生总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十分热情. 这份热情延续至今, 对我的家人也是这么热情. 1997年8月1号香港回归那天. 苏先生夫妇当天大早在餐馆外挂牌: 因家庭事件, 今天不营业(Family Event. Closed Today). 原来那天苏先生两口子休息一天呆在餐馆的电视机前观看港英交接仪式. 当我们的威武的旗手随着雄壮的进行曲出场、五星红旗在原来挂着英国国旗的旗杆上迎着风雨缓缓升起那一刻, 苏先生夫妇在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眼泪如决堤大坝之水,奔涌而出... 他们每逢十一国庆节都会在餐馆内外挂满五星红旗; 对国内经常作出捐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经济组织、经济规则国际化加速,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跨国界共享。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有没有过时?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一批爱国志士在祖国困难时回到祖国 钱学森:“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呆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 回国后,钱学森成为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开创者。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说:“金波尔的话说错了,钱学森在科学上的价值岂止只抵三、五个师的兵力,他替中共研制的飞弹,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共与美国之间战略武器的差距,也使中国对苏联的威胁产生抗衡。同时,在美、苏两大军事强权之间,中国以其飞弹实力,加上10亿人口,与苏、美形成了鼎足之势,简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3、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 政治、文化一体化: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 (1)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2)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3)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的规律,必然以失败告终。 (4)坚决反对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图谋。 《十条诫令》中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为他们制造对色情产生兴趣的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