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件.ppt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天火之谜 bào zhà pī (劈开) bì (雷暴) (炸弹) (枪毙) 暴 劈 炸 毙 讽 fěng (讽刺) 读一读: jiē yào shuān shi 揭 拴 钥 匙 颠 diān (拴住) (揭开) (钥匙) (钥匙) (颠倒) 19、天火之谜 读一读: 雷暴 劈开 爆炸 毙伤  讽刺 揭开 拴住 钥匙 颠倒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难以置信 读一读:   自由读读课文,用文中的话来概括已分好的段意: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 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之谜。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哪些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雷暴的害怕? 为什么说雷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先划出有关词语,再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温馨提示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不足为奇”和“难以置信”各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不足为奇”说一句话吗?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 这是一次 的实验。 (精心准备、危险、成功) 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实验。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细铁丝 麻绳 铜钥匙 丝带 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 “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 “之” 字, 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欣喜若狂”怎么理解?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怎样读才能读出富兰克林的心情?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想象一下:此时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文档评论(0)

guanpie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