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流体痕迹特征与海陆演变
张斌
第一部分 2
一、软流体特征和海陆地形信息 2
1.1 软流体的初步映像 2
1.2 从软流体膜的角度看待陆块 5
1.3 从痕迹角度看待海底地形中的隐含信息 9
1.3.1体现陆块在海洋中运行的路径。 9
1.3.2追溯陆地的原来位置 9
1.3.3 推测造痕体的运动速度。 10
1.3.4追踪陆地的运动方向和隐没位置 11
1.3.5推测陆地和岛屿之间的继承关系 12
1.3.6推测陆地造痕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停顿 12
1.3.7可框定破碎软流体陆块的范围 13
1.4 从软膜承托陆块的角度看待海底膜和海沟外观 15
1.5 从宏观陆地卫星视图解读软流体块运动变形信息 18
第一部分
本文此部分主要分析陆块从宏观视角上体现出的软流体特征。
一、软流体特征和海陆地形信息
从宏观上,利用卫星地图来研究地表形态特征,会获得不一样的认识。卫星地图中隐含的地形地貌信息,是传统的平面地图无法做到的。通过对宏观地形特征和微观地貌相结合的解读,让我形成了现在本文所描述的这样一种观点。要感谢卫星地图和我这些年所学的知识协助我完成这篇文章。
本文中,我尽量用图片来描述我的思路,相信我的用心制作的这些图片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关于其他的辅助证据的收集,一方面,因为学术背景的限制和学术观点的极大差异,很少能得到专业地质方面的数据资料支持;另一方面,很多实验都只停留在我脑海中,只有待我有一定条件后再做了。
我这篇文章有很多概念上的混乱,请大家不必计较是否专业严谨,因为我不是学地学的,能说清楚我的思路就已万幸。通篇只为说明我所理解的地球地质演变的观点而写,所以只要逻辑上没有太大问题就成。如果通过本文,能将我观点和思路的70-80%让您明白,并得到您的认可,那就是我的幸运了。
1.1 软流体的初步映像
软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性质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
通常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的物质,比如黄油、玻璃、塑料、巧克力等,都可以看做软流体,此类物质在温度较高时会逐渐熔化,变成粘稠物质,当温度降低时,又会逐渐凝固为固体,保持形态的稳定。如果将固态软流体块放在表面温度高于熔融的承载面上进行拖动,则固态软流体块会在承载面上留下
从宏观上,将地球陆块和洋底地形特征结合
仔细看洋底地形图会发现,洋底地形怎么那么像我们用泥浆涂抹墙面后留下的痕迹?这是我的直觉?
下图为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底地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泥巴抹墙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厚薄干润,纹理线条,都能找到很多类似之处。好比涂抹过的毛胚墙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留下了原生态的地球海底“墙壁”。
下图为工人师傅在用水泥砂浆给墙壁批灰的照片:
下图是用软泥在白板上滑动后所拍的一组痕迹照片:
我们再对比看看下面一组地形卫星图片:
非洲西侧海底地形
(关注图中两条痕迹的叠覆特征) 太平洋中北部海底地形
(关注图中痕迹的干涩滑动特征) 印度洋海底地形
(关注图中痕迹的运动方向) 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底地形
(关注图中粘性流体坍塌回滚特征)
通过以上图片的对比我们能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泥浆在白板上滑动形成的轨迹纹路和海底线条具有类似的外形特点,那么形成机制是否也差不多?这是我们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要思考这个问题,从现有地质学著作中寻找理论支持是不现实的,因为地质学上没有系统的从整体上对地球陆地分布采用软流体模型假设来研究目前海陆演变。
来自于农村的我,童年夏天雨过之时,小伙伴们赤脚踩那些又细又软的泥巴,搓泥条、捏泥人、甩泥炮等,都是儿时常玩的游戏。脚在软烂的烂泥地中轻轻划过的痕迹,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平洋底的痕迹是如此相似。
我在想,现在形成主流的地质演变观点的这些科学家们,估计是儿时没玩过泥巴的。
1.2 从软流体膜的角度看待陆块
我们将目前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想象成破碎重组的“薄”软流体块,就像擀得很薄的软硬度不同面饼皮或沥青皮,这层膜覆盖在由不同物质构成的海底膜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地表地形特征都非常容易解释。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想象?因为按照目前目前地质学中对岩石圈的描述。地球上最厚的岩石圈也不过120公里(这里应该包含有海底岩石圈),相比较地球6000多公里的地球半径而言,确实薄如蛋壳。这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问题,软流体膜的特征是从宏观视角得出的。
地球表面有29%是陆地,通过对宏观卫星地形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陆地有不同的陆块组成。我们想象陆块在某种作用力(或者受某种突发事件)影响下会相互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陆块会软化、变形、流淌、挤压等,当陆块运动造成能量消耗散失后,冷却形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想象的痕迹特征。只是我们没通过将全球地形特征联系起来、从宏观全局性的视角来考察现在地表和海洋地形特征的形成。
看待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过去分词的用法.ppt
- 达霏欣产品知识培训.ppt
- 过去分词的用法 李晓萍.ppt
- 过小孤山大孤山.ppt
- 过敏源培训资料.ppt
- 过浑河管道工方案09-11-24.doc
- 过去分词-语法---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1《Great-scientists》Grammar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ppt
- 过程分析-龟形图.ppt
- 过程检验及验管理规程.doc
- 过程控制标化.doc
- Haier海尔413升风冷变频多门冰箱 BCD-413WGHFD1BSJU1(白)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Siemens西门子工业抽屉式断路器主回路后垂直连接 抽屉式断路器主回路后垂直连接使用手册.pdf
- Samsung三星智能佩戴设备 Galaxy Fit3安全手册.pdf
- Samsung三星滚筒洗衣机 AI神 黑钻热泵洗烘旗舰 WD18DB8995BZSC使用手册.pdf
- Sakura樱花消毒柜 保洁柜消毒柜 SCQ-130D6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 Hifiman头领科技ARYA UNVEILED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Siemens西门子工业抽屉式主回路连接前置端子 支撑件 抽屉式主回路连接前置端子 支撑件使用手册.pdf
- Siemens西门子工业中性线的外部电流传感器 中性线的外部电流传感器使用手册.pdf
- Siemens西门子工业电子脱扣单元 电子脱扣单元使用手册.pdf
- Razer雷蛇Playstation 专用雷蛇战锤狂鲨极速版 RZ12-038203 用户指南 (简体中文)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