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 州 市
北环隧道附属设施监控工程
(北环隧道控制中心监控工程)
技 术 规 范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 录
1、通用技术要求 5
1.1 设计原则 5
1.2 系统组成 7
1.3 采用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7
1.4 系统实施的基本目的 8
1.5 系统集成商(投标人)应具有的相关承诺 8
1.6 对系统集成的要求 9
1.6.1 具有成熟的系统集成经验和流程 9
1.6.2 系统集成商在本工程中的主要责任: 9
1.6.3 系统集成的范围 10
1.6.4 系统集成商与各方面的关系 10
1.6.5 系统集成商负责的主要工作 11
1.6.6 系统集成商根据设计方的具体要求,提供系统总体方案: 12
1.6.7 系统集成的指导思想 13
1.6.8 系统内各独立子系统与系统集成的关系 13
2、各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14
2.1 系统功能要求 14
2.1.1 中央计算机信息系统 14
2.1.2设备监控子系统(含对电力、照明、控制中心大楼设备等的监控) 17
2.1.3 交通监控子系统(含视频交通检测) 18
2.1.4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 20
2.1.5 通信子系统(含有线电话、无线通信和广播(PA)子系统) 21
2.1.6火灾报警子系统(FAS) 22
2.1.7电子警察系统 23
2.1.8中央控制室 23
2.1.9电源、接地、防雷及防过电压 23
2.2 组成及主要参数 24
2.2.1 软件部分 24
2.2.2 硬件部分 27
1)中央计算机信息系统 28
(1)系统组成 28
(2)主要技术指标 28
2)设备监控子系统(含电力SCADA、照明、控制中心设备) 33
(1)系统组成 33
(2)主要技术指标 33
3)交通监控子系统 41
(1)系统组成 41
(2)主要技术参数 41
4)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CCTV) 48
(1)系统组成 48
(2)主要技术参数 49
5)通信子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广播(PA)子系统) 54
(1)有线电话子系统 54
(2)无线通信子系统 57
① 系统组成 65
② 主要技术参数 66
6)火灾报警子系统(FAS) 69
(1)系统组成 69
(2)系统技术指标 70
7)电子警察系统: 76
8)中央控制室: 76
(1)综合显示屏 76
9)电源、接地、防雷及防过电压: 80
1、通用技术要求
1.1 设计原则
以确保隧道正常运营、人身安全,提高隧道防灾、消灾以及车辆通过能力为目的,对隧道东西两侧出入口、隧道区间、管理中心等区域实行统一监控、集中管理,达到疏导交通、防灾和消灾的功能。
系统按信息管理层、控制操作层、现场设备层等建立三层系统结构,并充分考虑通路的容错、冗余要求;主系统具有开放性、可接入性,分/子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并能为将来实现道路交通统一化管理预留网络接口和通信接口;并且在与系统上一层系统通信中断时,下一层设备应具有降级使用功能。
建立多系统集成的多功能中央计算机系统,并通过交通监控、设备监控(包括电力、照明监控)、闭路电视监控、通信(有线电话、无线对讲及有线广播)、火灾报警、电子警察等六个子系统,完成在中央控制室内的智能监控、状态显示、操作、维护、监视、通信以及资源共享等诸多功能;各子系统界面友好,风格统一,且均有自诊断功能,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异常和故障,并能迅速地排除故障。
隧道能独立承担运营时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应按整体规模设定。
系统结构须简单,人机界面友好,均应实现汉化,操作方便,且易于增加、改进或升级,以满足日后的运行需求;能够以如浏览器方式等来获取权限内的数据,连接在信息层上的工程师工作站应具有最高权限,可直接进入控制层实现网络、系统设定。
系统设置应具有开放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同时必须具有高速、实时、可靠地检测隧道内如交通、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各种事故、灾害的能力;还能掌握各类管理信息,及时做出有效的措施。
设备选型应考虑隧道内的工作环境,且尽可能地采用成熟技术及成熟产品,且关键设备及关键计算机须采用冗余配置;各子系统的配置和控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室外及隧道内设备的防护等级须达到IP65;线缆选择原则:电线采用阻燃类型(敷设时穿钢管保护),电缆采用阻燃低烟无(低)卤钢带铠装类型。
通过远程控制终端设备(RTU),对隧道变电所内的电力系统实行监控,满足隧道动力、照明及其它设备用电正常供给、运行;RTU能独立完成相应变电所工作,并可实现变电所间的数据通信与联动。
通过现场的区域控制器(ACU),对隧道内以及相关区域的设备实现远程控制、状态集中显示、数据检测、采集CO/VI、照度仪等数据等工作,并达到自动化操作、节能、配合环境控制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手册模板.docx
- DIN 5480中文版渐开线花键2006.pdf
- 江西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含答案).pdf VIP
- 国开电大《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pdf
- 2025年3月-7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度计划表+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计划表格.doc VIP
- 高尔夫、活动赛事流程.doc VIP
- 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监督75页PPT.ppt
-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习题答案.pdf
- 住建部检查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pdf
- 2024年医学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医学高级)考试历年(2018-2023)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