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舶含油污水处理、防污染技术及相关公约 第一节 船舶含油污水处理 第二节 防油污染技术 第三节 油污染相关公约 第一节 船舶含油污水处理 一、船舶含油污水来源 1、油船压载水:MARPOL 73/78 规定,载重量20 000t及以上的原油船及载重量30 000t及以上的成品油船,均应设专用压载舱。 2、油船洗舱水: (1)进厂修理前,要将舱内残油清洗干净以便进行修理; (2)更换货油品种,为保证质量,要进行洗舱。 3、机舱舱底水 舱底水:机舱内各种阀门和管路中漏出的水与机器在运转时 漏出的润滑油、主副机燃料油以及加油时的溢出油、机械及 机舱防滑铁板洗刷时产生的油污水等混合在一起的含油污水。 二、船舶含油污水特性 水质和排放标准: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设施。 水量:处理设施的规模。 1.油船压载水 按油在污水中存在的状态:浮上油、分散油和乳化油。 ①浮上油:油粒粒径大于50μm的油粒,经静止一段时间后,能自行上浮到水表面并形成油膜,当油膜厚度大于1mm时,可明显看到油污水表面变成竭色或黑色油层。此种油占压载水含油量的绝大部分。 ②分散油:油粒直径较小,一般在几十微米(10μm~50μm),分散在水中,经较长时间静止后,粒径较大的油粒才能与水分离上浮到表面,多数粒径较小的油粒,在压载舱存留这段时间内,一直是分散在水中。若采用油水分离器、吸附过滤等装置可使油水分离。 ③乳化油:油粒粒径小于10μm的油粒由于使用界面活性剂或机械作用,使油乳化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这种乳化液仅靠静置难以与水分离。 2.油船洗舱水 (1)洗舱水的水量 2万吨:20%;5万~10万吨:10%~15%; 设有原油洗舱的在5%以下。 (2)洗舱水的水质特点 主要成分:除水外,油、泥和铁锈及微量的酚等。 含油量:30 000mg/L 洗舱水有海水和淡水,乳化程度较高; 洗舱水的污泥量大,经静置很快会沉淀。 3.机舱舱底水 1)机舱舱底水水量 机舱舱底水的水量与船舶的新旧有关,还与航行、停泊作业时间的长短和维修及管理状况有关。 一般一艘船平均舱底水每天产生量大约是船舶总吨的0.02~0.05%,每年平均为该船总吨位的10%左右。 2)机舱舱底水水质特点 机舱舱底水成份极为复杂,含油量变化范围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即使同一条船,不同时期、不同航运状态,其含油量也不一样。 机舱舱底水中的油一般也呈三种物理状态。即浮上油,分散油,乳化油。 机舱舱底水需经油水分离器分离达到排放标准以后排放入海,或排到岸上污水处理接收站和污水接收船。 三、船舶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1 常用的物理分离方法 1.1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水中油滴克服水流阻力上浮与水分离的一种方法。主要影响因素是油粒直径、油和水的密度、温度。 四、船舶机器处所舱底水防污染设备 (3)ZYF型油水分离器 第二节 防油污染技术 一、海上溢油的处理 1 物理处理法 2 化学处理法 3 生物修复技术法 4 燃烧法 (1) 物理方法 围栏法:石油泄漏到海面后 ,应首先用围栏将其围住 ,围油栏的作用是将溢于水面的油围堵在一定的范围内,阻止其扩散,同时将水面上较薄的油层收集、集中到一个地点,便于人力或者机械设备加以回收 ,然后再设法回收。 撇油器法:撇油器是在不改变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将石油回收 。当前常用的撇油器有以下几种: ①吸式撇油器:主要类型有真空撇油器、韦式撇油器、 涡轮撇油器; ②吸附式撇油器:主要类型有带式撇油器、鼓式撇油器、 毛刷式撇油器、圆盘式撇油器、拖把式撇油器; ③重油撇油器:和一般撇油器的操作方法相同,但是重油撇油器是用来去除高粘稠石油和乳化油水混合物的。 吸油材料:可使用亲油性的吸油材料 ,使溢油被粘在其表面而被吸附回收。制作吸油材料的原料有以下三种:高分子材料:聚乙烯、 聚丙烯、 聚醋等;无机材料:硅藻土、珍珠岩、 浮石和膨润土等;纤维:稻草、 麦秆、 木屑、草灰、 芦苇等。 3 生物修复技术法 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用油类作为其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 而达到去除溢油污染。 生物净化法的处理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分散到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原油,使其最终完全无机化。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此外蓝细菌和绿藻也能降解石油中的多种芳香烃。海洋环境中也广泛分布着石油降解微生物,主要的是细菌,如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无色菌属(A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答题总结.doc
- 自学考试网络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阶段测试2.doc
- 自学视频网址.doc
- 自己原创的调查报告.doc
- 自尊自爱好学善学.ppt
- 自己绑手胶.doc
- 自学装系统.docx
- 自检自测(一).doc
- 自治一些病.docx
- 自来水不存在砷污染风险 水源地选择时已充分评估.doc
- 2025年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农食系统与自然友好的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报告.docx
- 东南亚运动户外电商行业市场洞察(2025年9月版)-探谋-202509.pdf
- 2025白酒品牌国宝李渡二月二文化节活动方案.docx
- 【复旦智库】2025全球南方视角下大金砖经贸财金与新兴技术产业合作分析报告.docx
- 沃兰特航空企业创始人董明的传奇创业历程v1.0.pdf
- 城市低空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研究报告2025版(简版).pdf
- 追觅科技儿童节&端午节联合主题活动方案.pptx
- 【谷歌】2025一款助力科学家编写专家级实证软件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报告.docx
- 【英国商业贸易部】2025全球贸易展望报告.docx
-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