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机械设计-课件-0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⒊受轴向载荷 (图5-18) 工作拉力在0~F之间变化 螺栓总拉力在 Qp~Q之间变化 按 二 受剪螺栓:铰制孔用螺栓 (图5-19) ⒈螺栓杆与孔壁的挤压条件: ⒉螺栓杆的剪切强度条件: 挤压面的最小高度 光杆直径 5-7 材料及许用应力 一 材料 常用材料:螺栓 一般:碳钢 低碳钢Q215 、 10 中碳钢Q235 、 35 、 45 变载荷;合金钢 低碳钢:15Cr 高合金钢:40Cr、30CrMnSi 特殊用途:防锈、防磁、导电耐高温 螺母 垫圈:Q235 、15、 35 弹簧垫圈:65Mn 性能等级(表5-9 表5-10) 二 许用应力 许用拉应力: 许用切应力: 许拥挤压应力: 钢: 铸铁: 表5-9 安全系数 表5-11 5-8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一 降低应力幅,提高疲劳强度 F,Qp 不变 减少螺栓刚度 增加被联接件刚度 Q 降低应力幅 ⒈减少螺栓刚度 图5-29a ⑴加长螺栓 ⑵柔性螺栓: ( 图5-30) 空心 腰杆 ⑶螺母下加弹性元件 (图 5-31) ⒉增加被联接件的刚度 (图5-29 b) ⑴ 刚度大的垫圈 ⑵密封环 (图5-32) ⒊同时再增大预紧力Qp更有效 (图5-29c) 二 改善牙间载荷分布不均 (图5-33) 螺栓:受拉Pb 螺母:受压Pm 第一圈 变化最大 (图5-34) 第一圈承受1/3 的载荷 第八圈几乎不受载荷 措施:使 减小 ⑴ 拉伸螺母:悬置、环槽 (图5-35) ⑵ 内斜螺母:载荷上移、趋于均匀 ⑶ 环槽 、内斜螺母:综合 ⑷ 钢丝螺套:均载、防震 (图5-36) 三 减少应力集中 ⒈加大圆角卸载槽螺尾退刀槽 ⒉减小弯曲应力:凸台沉头座球面垫 圈要环螺栓 (图5-38 图5-39) 四 合理的制造工艺 ⒈改车制为冷镦、滚压 (图5-40) ⒉表面处理:氮化、氰化、喷丸等 [例题]固定在钢制立柱上的铸铁托架 已知:载荷P、底版尺寸 [解] 1.螺栓组结构设计 2.螺栓组受力分析:向底板对称中心简化。 轴向载荷 轴向载荷 倾覆力矩 3.螺栓受力分析 上面两螺栓受力最大: 4.在 作用下,按底板接合面不滑移的 条件,求出残余预紧力 预紧力: 5. 螺栓所受总拉力Q 6.强度计算 7.螺栓组接合面的两项校核 (1)接合面不压溃 (2)接合面不产生间隙 a)合理 b)不合理 图5-20 接合面弯矩或转矩时螺栓的布置 ⒊合理的间距和扳手空间 (图5-21) (表5-6) ⒋同一圆周数为偶数(4、6、8等) 且螺栓的直径材料长度均相同 ⒌避免承受附加弯曲载荷 ⑴ 铸锻表面应制成凸台或沉头座 (图5-22) ⑵ 倾斜面加斜面垫圈 (图5-23) 图5-23斜面垫圈的应用 图5-22 凸台与沉头座的应用 二、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目的:找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和求出所受 力,以便于强度计算。 几种典型受力分析: ㈠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横向载荷:载荷作用线垂直螺栓轴线 ⒈普通螺栓组联接:接和面不滑移靠 摩擦力来抵抗横向载荷 ( 图 5-24 a) 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 每个螺栓所受预紧力 f 接合面摩擦系数(表(5-7) i 接合面数 防滑系数, =1.1~1.5 2.铰制孔用联接 靠螺栓杆受挤压和剪切来抵抗横向载荷 (图5-24b) 每个螺栓所受剪力F 二 受转矩T 防止底版绕对称中心O转动 ⒈普通螺栓联接:螺栓受预紧力 图(5-25 a ) P79 下图 特例:联轴器 (图5-25) P80 ⒉铰制孔用螺栓组联接:螺栓受剪力F 根据变形协调原则:距对称中心O 越远,剪切变形量越大,所受工作 剪力越大。(图5-25b) 或 或 特例:联轴器 ⒊受轴向载荷 轴向载荷:载荷作用线平行螺栓轴线 图(5-26) 螺栓受 拉力 预紧力 联合作用Q Q 总拉力 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连接 ⒋受倾覆力矩M (图 5-27) 防止底板绕对称轴线OO翻转 根据变形协调原则 或 两项验算: ⒈接合面受压最大处不压溃 接合面材料 (表5-8) ⒉接合面受压最大处不出现间隙 注意:实际螺栓组受力为组合状况 普通螺栓联接:受拉力 ⒈按 和M求工作拉力F ⒉按 和T求预紧力 求Q总拉力 铰制孔用螺栓联接:受剪力 按

文档评论(0)

wcuxi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