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宋代墓葬所见人首兽身俑初探.docVIP

浙江地区宋代墓葬所见人首兽身俑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地区宋代墓葬所见人首兽身俑初探   摘 要:浙江地区宋代墓葬出有三例人首兽身俑,经笔者判断,其中两例人首蛇身俑可能是“地轴”,一例人首鱼身俑可能是“仪鱼”或唐宋时期的雷神。   关键词:浙江;宋;墓葬;人首蛇身;人首鱼身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张勋燎、白彬先生在著作《中国道教考古》中,对隋唐五代宋元墓葬出土的神怪俑与道教的关系进行过专题研究。该书所指的神怪俑内涵丰富,包括一般所说的镇墓俑及与镇墓有关的造型特殊的俑类、怪兽。[1]   在阅读《浙江宋墓》时,我发现在浙江地区亦有几例神怪俑,搜集浙江地区的宋代墓葬材料,发现共有三例人首兽身俑。由于材料发表晚于《中国道教考古》成书时间,均不见收录。这三例材料可对该书在浙江地区宋代墓葬神怪俑的研究做一个补充,现辑录如下:   其中两例分别出自桐庐象山桥南宋墓的左、中室。   该墓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象山桥村包直坞山南麓。墓室分左、中、右三室,其中左、中室属同一墓坑,方向130°,为长方形的拱顶砖室墓,墓底不铺砖,是夫妻合葬的并列双室墓。右室别属一墓坑,方向150°,是稍后袱入的家族成员。[2]左室前部出有一件人首蛇身俑,残存人首,残长6.6厘米。[3]中室正中地龛内出有一件双人首蛇身俑,两人首共一蛇身,长29.4厘米。[4]   图一 象山桥南宋墓中室所出双人首蛇身俑   左、中室曾遭盗掘,左室所出人首蛇身俑残存头部,报告判断其为人首蛇身俑,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报告的插图,将其与中室所出的双人首蛇身俑,以及同出的文官俑对比,蛇身俑不戴冠而文官俑皆戴冠;蛇身俑后颈线条为曲线,而文官俑后颈线条为直线。它与中室所出双人首蛇身俑的头部相似,而与同出的文官俑的头部差异很大,应该是人首蛇身俑,很有可能也是双人首蛇身俑。   人首龙(蛇)身俑,在江西景德镇新平毛蓬店宋墓、成都沙河堡宋墓、成都二仙桥宋墓M1、陕西汉中北郊宋墓M2等均有发现。[5]徐苹芳先生研究过人首龙(蛇)身俑,认为可能是《大汉原陵秘藏经》中记载的自天子至庶人墓中的墓龙。[6]   双人首龙(蛇)身俑,从初唐开始出现,开元天宝年间一度基本消失,肃宗后继续出现,直至元代消失。从地域分布来看,唐朝主要出土于北方地区墓葬,如河北文安唐董满墓、河北清和丘家那唐孙建墓、河北南和东贾郭唐墓、河北巩义孝西村唐墓、河南安阳唐杨?墓、山西长治宋家庄唐范澄墓、山西长治北郊唐崔拿墓、山西长治唐冯廓墓、山西太原金胜村3号墓、山西长治唐王休泰墓、辽宁朝阳唐左才墓、辽宁朝阳黄河路唐墓、天津军粮城刘家台子唐墓等,河北、山西较为流行,南方仅有湖北武汉石牌岭唐墓、湖南长沙牛角塘唐墓M1两例。五代至宋末,双人首龙(蛇)身俑在北方地区消失,只存在于南方地区,如四川彭山后蜀宋琳墓、四川邛崃宋墓、四川蒲江五星镇宋墓M1、四川广汉雒城镇宋墓M1、四川成都宋张确夫妻合葬墓、四川绵阳宋墓、江苏进贤宋昊助墓、江苏邗江五代墓、福建福州五代刘华墓、福建漳浦五代墓等,四川地区尤为流行。[7]   双人首龙(蛇)身俑躯体有直、有曲、有缠,头向有背、有对、有一正一侧。形制多样。山西长治北石槽唐墓出有一件双头兽,通身作红色,头戴尖帽,高13厘米。[8]江苏李?陵出有一件双人首蛇身俑,作两条人首蛇相互缠绕的姿势,两人首方向相反。一件双人首龙身俑下似有四足,两端人首都是光头,不戴帽。李?陵出土一件与李?陵所出的相似,但缺一人首,四足形状比较显著,龙身较短。[9]   《中国道教考古》中,根据广东海康元墓出土阴线刻砖中两人首共一龙身的形象旁题有“地轴”二字,认为双人首龙(蛇)身俑为地轴,地轴即两人首共一龙(蛇)身,蛇身平卧之明器,为《大汉原陵秘藏经》中,天子至庶人墓均要在东西界所安的明器。[10]   一例为人首鱼身俑,出于云和正屏山南宋墓。   该墓位于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的正屏山南麓,墓室为双室并列的长方形石椁石顶墓,为常见的夫妻合葬形式,墓底不铺石板,仅在右室底部横铺有两条枕棺石。左、右室大小规格相同,长2.96米、两室通宽2.56米。墓室并非居于封土下方的正中位置,明显偏于左方,封土南侧似乎还可以安置一穴,似可理解为南侧空间,即墓室的右侧,曾考虑为墓主人的继室或其家族成员预留,因故未葬。[10]   由于被盗,墓室内无其他随葬品,在其外出有一件人首兽身俑,仅存人首、鱼尾两截。人首戴幞头,鱼尾卷曲,鱼身刻划有鳞片。复原残长约156、复原残高约12厘米。[11]报告称作“人首蛇身俑”,我认为应是人首鱼身俑。   图二 云和正屏山南宋墓所出人首鱼身俑   人首鱼身俑同样出现于初唐,开元至贞元年间一度基本消失,晚唐五代继续出现,直至元代消失。从地域分布来看,唐朝主要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