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建桥学院
简 报
6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办公室编 总第166期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
——我校“易班”建设纪实
作为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在全市高校中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E-class深受大学生青睐,他们亲切地将之昵称为“易班”。在“易班”这个高校网络互动社区里,辅导员、教师及学生可在线互动交流,交换各种信息及资源,还可以上传照片、撰写博客,大学生们把“易班”形容为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
我校是本市高校第二批“易班”试点单位,自今年5月12日启动使用“易班”系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辅导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易班”所显示的作用。作为大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易班”由于融合了论坛、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相册等主流功能,既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课题,也给学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疏导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间。
“易班”最高日点击量超5万
为在本市高校推进“易班”建设工作,今年8月26日,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易班”试点单位经验交流会;9月10日,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沈晓明又专门听取了部分 “易班”试点单位的情况汇报。我校党委书记蒋威宜先后参加了这两次会议,并分别汇报了我校“易班”建设情况。我校的做法,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也深得兄弟单位好评。
我校启动使用“易班”系统至今, 298个教学班已全部建立了“易班”,加上职能部门和党团学组织等,全校共建“易班”469个;共有13116名学生注册使用“易班”,二、三、四年级学生的注册率更是达到100%。所有辅导员,以及学工部、团委工作人员共78人,也全都建立了个人“易班”博客。据对近5个多月的统计,全校在“易班”和主社区上的发帖数为84306个,其中辅导员发帖21980篇;师生撰写博文共3940篇,其中辅导员占2914篇。辅导员的博文有30%都进入了上海大学生在线设立的精华区。目前我校“易班”系统的最高日点击量超过了5万。
辅导员成“网络红人”
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管理工作搬上网络,使之成为接近学生的最好渠道,是“易班”最大的优势。不少使用“易班”的辅导员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通过日常网上交流,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在网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孔祥跃是商贸系辅导员,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他9次成为“网络红人”。期间,他共发帖和回学生帖子1640篇,发表博文67篇,其中“精华博文”10篇,博客访问量已有8078次。他写给世博“小白菜”的博文《只有更好,追求最好》,9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还予以转载。
文传系辅导员施红霞,至9月初已撰写博文82篇、发帖180篇。在“易班”博客中,她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进取的热情和信心。她的文字,真诚质朴,让学生深受触动,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施姐姐”。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宁,曾荣登“上海大学生在线全社区辛勤耕耘榜”,在榜上排名第一,还荣登“活力四射榜”。他坚持每天早上5时至7时在“易班”活动,遇到节假日,每天上网时间更是长达六七小时,6月份以来共发主帖1295篇。他撰写了不少有深度的博文,如《考试作弊是获利与得到惩罚极不均衡的事情》、《读〈好人好事的尴尬:主动要求宣传过分吗?〉有感》等,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工作部部长吴国政的博文《写给大一的新生》,一经发布便荣登全社区十大博文榜首。
艺术系辅导员许美芳虽已58岁了,但在“易班”,仍有许多“80后”、“90后”愿与她互动。“易班”启动后,5个多月里,她在网上做了45个投票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礼仪、生活、消费、恋爱等各个方面,深受学生青睐。
学生在“易班”受到锻炼
由于“易班”很好地利用了网络技术和传播手段,在趣味性上能吸引学生,在操作上又能帮助辅导员走近学生心灵世界,因此,学生感到“可亲”,辅导员感到“管用”。
现在的“80后”、“90后”们,很少有过“吃苦”经历。外语系辅导员李兰写了一篇博文,通过自己一名留澳学生出国前后的经历和变化,告诉学生们,“只有经历过最苦的痛苦,就再也没有吃不起的苦”,引起强烈反响。汽车系有2名学生,盲目地向老师提出要转专业,辅导员杨晓丽便在“易班”上做了个PPT,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汽车专业的发展前景,使这2名学生喜爱上了汽车专业。
几乎与“易班”建设同步,我校还成立了一个网上管理的学生社团“e桥信息协会”。协会由50名经过选拔和培训的学生骨干组成。他们的工作主要有:将学生从社会网站引导到校内“易班”中来;通过轮值等方式维护网络的安全和稳定;通过发帖、回帖或组织网上活动引导正确的舆论。这个协会还坚持每周出一期《网络舆情周报》,供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把握网上动态,至今已出了21期。
这个主要由学生骨干组成的“e桥信息协会”,还成立了党的工作组。工作组中的12位党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