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母》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汪中(1744-1794),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江苏)人。 汪中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可是等到自己长大以后,却仍然不能侍奉于母亲的床前,无法让母亲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这首《别母》诗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而写的。 别 母 [清] 汪中 细雨春灯夜欲分, 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 明日思亲梦里人。 【注视】 夜欲分:快到半夜了。 白头:老人,此指诗人的母亲。 话艰辛:诉说生活的艰辛。 天涯路:遥远漫长的旅途。 梦里人:在睡梦里见到亲人。 【古诗今译】 在细雨如酥的春夜,诗人坐在跳跃的灯光下,倾听着满头白发的老母诉说着多少年来的生活艰辛。虽然时间已近夜半,还没有睡意。为了能让母亲生活得好一些,天亮后,自己又要远走他乡,与老母亲天各一方。以后的日子里,母子即使日思夜想,也只能在梦中才能相见。 细雨春灯夜欲分 这是一句经典的景物描写。在诗人与老母亲分别的前夕,夜静更深,春雨绵绵,灯光如豆。这春夜、细雨、春灯的描写,不仅是当时清净的简单描述,更是为了突出一种悲凉、哀愁的氛围,仿佛就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再现。这一情景的描写,令人不能不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白头闲坐话艰辛 在这充满悲凉,充满离情别绪的绵绵雨夜,母子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话艰辛”,都说些什么?母子分别,要说的一定很多很多,包含着多少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种种生活艰辛。回首往昔,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成人,究竟有多少磨难那是可想而知的;说到眼下,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又不能侍奉母亲于床前。想到将来,前途又在哪里呢。凡此种种皆为“白头闲坐话艰辛”的范畴,况且天亮以后母子就要长久分别,因此才“夜欲分”还依然在交谈。 出门便是天涯路 天明之后诗人就要启程了,出门求功名也好,谋求生活之路也罢,总之一句话,儿子要离开母亲,远走天涯,与母亲天各一方,将不能守护孝敬母亲于床前了。无论对于儿子,还是对于母亲,这都是难以承受的分离之苦,悲凉、凄婉、牵挂、离愁的复杂心情是无法平静的。这一句是感情的又一次升温,是诗人依恋母亲,母亲牵挂儿子,母子深爱的牵挂的极致表现。 明日思亲梦里人 母子从此天涯海角,团聚之日遥不可知,因此,只有在睡梦里才能相见,就连最起码的话家常也变成了一种难以实现的奢望,蕴含了无尽的叹息和百般的无奈。这一收呼应了全篇,升华了主题。 作品在语言上以朴实平白见长。全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使用典故,但是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从心底滋生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 *

文档评论(0)

44111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