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应策略
【摘 要】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育人先育德,德育工作开展的成败,决定人才质量的优劣。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举步维艰。此项工作旨在改变农村中学生思想行为,引领他们始终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培育大多数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劳动者。下面分三个方面叙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之管见,以冀“观民风者行者得焉”
【关键词】现状分析;成因;应对策略
一、现状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令人不堪忧伤,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新的“读书无用论”像幽灵一样笼罩在学生心头,致使大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厌学、逃学、不学、辍学。2、上网。从色情、武打、飙车游戏中寻求刺激和快乐,以调节那种麻醉的神经。3、群殴。严重的报复心理,使他们不惜血本买凶治人,持刀弄棒,群起斗殴,恶性流血事件不断,愈演愈烈。4、早恋。阴暗角落,谈情说爱,搂搂抱抱,卿卿我我,递纸条,发短信,QQ恶聊,情爱密语,缠缠绵绵。课桌凳成了一些人的练笔稿纸,大放“厥词”,写满人间情爱言,大言不惭,话尽心中隐秘情。更有胜者,约会出校,宴请包房或露宿荒野、草坪、沙滩、涵洞。5、恶习。较多学生过早染上了打麻将,?牌赌博,恶习莫改,屡教屡犯。斗地主,出神入化,诈金花,尽显诡密,喝酒吸烟,屡禁不止。
上述种种现象,不一而足。形成一股股社会暗流,如瘟疫在学生中蔓延开来,令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令家长亲友暗然神伤,扼腕顿足,捶胸叹息。此五大情况,出现的五类问题学生,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姑且称“黑五类”吧。
二、成因
每种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会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因素。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对象的现状,黑五类学生的出现,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
(一)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是引起人们思想精神变化的根本原因。目前,社会生产力改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代替农村手工劳动,农村富余大量民工,外出打工形成“打工潮”、“经商潮”、“离婚潮”,“外迁进城定居潮”农村形成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生”。
社会因素引发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催生“黑五类”学生的直接动力。留守生在家,长年见不到父母的思念,郁结在心头难以化解。寄宿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姨、姑、伯叔父母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体贴、教导、关怀、照顾,与监护人形成的代沟摩擦, 难以填塞,积累的怨气,无处申诉。监护人只顾忙碌于自己生活和娱乐,虽口头上应承其父母之言,帮助打理照料孩子,事实上无暇顾及,即使能顾及者亦是隔代隔亲教育,深不得、浅不得,用语、用意或多或少会有不当之时。日积月累,在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中间筑起一道高墙,从而隔断了二者的音讯。虽日日相见,却心无共语,形同仇敌,不共戴天。这样的因爱而生恨的流血事件不断发生。据网报一高中留守女生,杀祖母且在家焚其尸,事件之恶劣,人性道德之缺失,令人心悸。
父母在外打工,固然能挣些钱,改善家庭生活,改变家庭环境,得到相当多的实惠。可是致使留守在家的孩子在校读书,上进心得不到鼓舞,错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而变成了黑五类问题生。他们一个个由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幼儿少年变成孤独、凶狠、残暴的一代,变成不思进取、迷恋网吧、贪恋色情凶杀武打,青春尽失的一代,成了社会的渣滓。能不让人痛心吗?
我在长期做班主任工作中,十分关注留守生,每当发现他们的思想行为堕落之时,常叹惋这些外出务工者“掉的大”。一代人的精神缺失是无论任何人用多少金钱都填不起、买不回的;一代人的性格的扭曲是无论任何人花多大代价都扭转不过来的。
权衡这种得与失,那些做家长的应当警醒:不能一心只向“钱”看了!这样长期下去,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更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麻烦。
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引起学生道德的缺失,使学生极端自私、孤僻、放纵,做出一些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事,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社会现实。
社会因素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低迷和进取观念的颓丧却是人们不易察觉的。新的“读书无用论”就是社会经济中“打工潮”所结的“硕果”。从历史角度看,“学而优则仕”催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做官论。科举制度,使中国千年学子皓首穷经,苦读诗书;如果说读书做官论的罪过,那么它的确坑害了一代代古老的国人,然而它激起的人们对读书的热望,却是金钱难买难能可贵的。那些古人读书,就是看中了读书的功利性。
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废除高考制度,人才推荐制,催生了反潮流的黄帅和交白卷也能上大学的张铁生,中国首次出现了“读书无用论”。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大中专学生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今虽高考在继,多种经济体制并存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用人制度,有知识的不如有姿色的,有文化的不如有技术的,有多知识的不如有少知识的,打公工不如打私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