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时俱进的数学观 古代 学习数学为了会算帐 近代 学习数学为了会推理 现代 学习数学为了能考试 未来 学习数学为了提高公民素养: 数学、人文、科学、艺术、体育 学习数学三个境界 功利性目标: 应付考试 素养性目标: 欣赏数学 奉献性目标: 研究数学 数学水平是一个国家军事、经济、文化水平的标尺之一。 世界数学格局: 美国领先,西欧随后,日本在迎头赶上,中国是一个未知数。 速度 PK 效率(没有速度就没有率) 记忆 PK 理解(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严谨 PK 直观(在直观确认的基础上保持严谨) 重复 PK 变式(通过变式的重复获得技能) 扎实双基和严酷高考,都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高考难以评价创造性,“基础题”占绝大多数,于是,数学上大力加强基础训练。 1、从好的方面说,高考和中考重视基础的检验,有利于双基数学的落实。 2、从不好的方面说,由于高考的过度竞争,导致双基异化,基础过剩。 数学高考解答题的题型 及解法分析 4.特别注意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1)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利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求字母的取 值范围; (3)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 (4)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5)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 几个关系 高考题每年都在变,不变的是思想和方法 只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拓宽“可行域”,谋求“最大值” 第五部分 数学竞赛与高考数学 高考试题中的竞赛背景(1) 高考试题中的竞赛背景(2) (2007年湖北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中的竞赛背景(3) 高考试题中的竞赛背景(4) 1. (2008年高考全国I试题)如图,一环形花坛分成A,B,C,D四块,现有4种不同的花供选种,要求在每块里种1种花,且相邻的2块种不同的花,则不同的种法总数为( ) A.96 B.84 C.60 D.48 D B C A (2001年全国联赛题)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区域栽种观赏植物(如图),要求同一场块中种同一种植物,相邻的两块种不同的植物.现有4种不同的植物可供选择,则有 种栽种方案. 高考题与竞赛题的互化 (1997年全国联赛题)如果空间三条直线a,b,c两两成异面直线,那么与a,b,c都相交的直线有( ) A.0条 B.1条 C.多于1 的有限条 D.无穷多条 高考题与竞赛题的互化 2005年重庆文科卷第 10题与第十届高一“希望杯”的第20题同源 2003年北京理科卷第20题是198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第二试第2题改编 2005年全国卷(Ⅲ)理科第6题雷同于2005年河南数学竞赛试题 2005年全国卷(Ⅲ)16题和1979年陕西数学竞赛试题相近 2006年福建理科卷第11题改编自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一试的第4题 高考题与竞赛题的互化 竞赛策略优化高考解题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内容重点考,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从解答策略上来说,高考一般淡化解题中的特殊技巧,比较注重在解题的通性通法上精心设计.但是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压轴题,我们又不难发现,有很多问题又很难用“通性通法”顺利解决.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有必要适当掌握一些“竞赛”的方法或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高考中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巧用不动点原理 借助重要不等式 (2001年高考) 借助重要不等式 (2005年高考北京) 构造递推关系式 (2005年浙江省高考压轴题) 运用错位排列公式 (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1个数字,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多少种? 利用平面几何结论 “三角形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该顶点所对边距离的两倍” -1 1 1 x y 0t3 [ ] -1 1 1 x y t≥3 [ ] 好题回顾 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和第二轮复习方法建议 第四部分 本人认为选择题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填空题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解答题既反映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又反映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及个性品质的体现,还反映学生的表达、书写、严谨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总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重点不会变:强化主干知识,强化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 2)命题思想不会变: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数学思想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