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牡丹申遗上报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2 申报项目代码: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县(市、区)(盖章):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 年月 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项目名称 申 报 者 负 责 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代 码 分 布 区 域 ,在中国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地。从史料证实现在的产地洛阳。 历 史 渊 源 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洛阳是生产和贸易中心。 基 本 内 容 取白凤丹牡丹鲜花,经,保持完整花蕊、花瓣和花型沸水冲泡,冰清玉洁白牡丹栩栩如生,醇香四溢 制品及作品等 相 关 器 具、 传 承 谱 系 牡丹全花茶产生于隋炀帝时期的洛阳,从隋朝到清朝时期,一直是皇家御茶。 洛阳杨氏牡丹全花茶世家的始祖是杨上善,隋唐陆浑县(今嵩县、栾川)杨山人,隋唐御医。杨氏牡丹全花茶是隋唐宫廷御茶。此后,杨氏牡丹全花茶在洛阳杨氏家族代代传承。 一、杨鹤(1697-不详) 据清乾隆十年《洛阳县志》卷七载,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杨上善的第40代嫡孙杨鹤考中祭已科举人,授商邱县教谕,后又在山东、江苏任职。杨鹤出身洛阳中医世家和牡丹世家,精通医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杨鹤的母亲去世,丁忧回洛阳。葬母亲于杨山祖坟后,杨鹤结庐于杨山,并在杨山建立众芳园,这是一个集药草和牡丹、芍药种植为一体的药圃。 杨鹤在杨山三年中,系统总结了牡丹全花茶等牡丹产品的工艺,将牡丹全花茶的制作进一步规范化。清乾隆二年(1737年),杨鹤向乾隆皇帝献牡丹全花茶,乾隆皇帝品后,钦定此茶为御茶。杨鹤被封为三品御医。 二、杨浦亮(1723-1813) 杨鹤有两子,长子杨浦明,继杨鹤为御医,此支后来在北京建大龄堂药房,到清同治年间,该药房的分号已遍布全国。 杨鹤二儿子杨浦亮,与杨浦明同父异母,其母亲出身洛阳老城张氏,是茶叶世家。杨浦亮出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洛阳长大,自幼喜茶。乾隆二年(1737年),杨鹤入京后,杨山的众芳园由其妻张氏管理,王氏又置地一万亩,植牡丹三千亩,扩大了规模。 杨浦亮从14岁到杨山,随母亲生活。乾隆八年(1743年),杨浦亮22岁,写成《众芳牡丹记》一书。时洛阳县令龚崧林编《洛阳县志》,将此书全文收入该县志中。 杨浦亮成为众芳园主后,由于其母亲家无男丁,又承继了洛阳张氏的茶叶商号,在洛阳四眼井附近开众芳园商号及茶楼,同时经营南茶和牡丹全花茶。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南游洛阳,到众芳园品牡丹全花茶后,又移杨山牡丹入北京。他作了十几首咏牡丹的诗,后收收入其《御制诗集》中。其《牡丹》说,“洛阳名品冠三春”;《题双头牡丹》说:“琼华当时纪春明,闻说移根自洛京。” 三、杨锡路(1777-1862) 乾隆九年(1742年),杨浦亮娶妻刘氏,但不久刘氏病卒,无子,杨氏发誓不再娶。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其母张氏病卒前,告诉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母卒后三年,杨浦亮续娶洛阳仁山堂绣坊的东家王同疆之女为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生子杨锡路。 嘉庆十八年(1813年),杨浦亮去世,杨锡路子承父业。杨锡路娶妻洛阳司马氏,生子三人,名为杨德仁杨德广、杨德封,杨德仁、杨德广皆中举人,到外地为官,杨氏的商号由幼子杨德封承继。 四、杨德封(1841-1862) 杨德封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自幼定婚洛阳平乐郭氏。婚期定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中秋。 据民国《巩县志》载,是年七月,杨德封从开封坐船行至巩县黑石美,正遇捻军刘狗(老渊)、王怀义、宋喜元等率兵在此活动,将杨德封一行全部杀死,夺取其货物,同时遇难商民数千人。 消息传至洛阳,杨锡路族人联络洛阳亲族组成500人的民团,配合清军与捻军于黑石关一带激战三日,清军和民团大败,捻军攻占巩县县城。是役,杨锡路和民团阵亡400余人。 平乐郭氏感杨家清门忠烈,如期嫁入杨家,成望门寡。地方官报入朝廷,清廷对战死的杨锡路等人藵扬,并下诏对郭氏加封,为其建节烈牌坊于柳林街。 五、杨品迪(1900-1983) 光绪十六年(1900年),杨德广将自己刚满月的幼子杨品迪过继给郭氏,立为杨德封之子。 1930年,历经数年战乱,杨氏家族的商号已拆,祖宅已破烂不堪。于是杨品迪卖掉其在洛阳的房产,回到栾川抱犊寨以种药、种牡丹为生。 1931年,杨品迪之子杨广林出生。 六、杨晓红(1967--) 1949年,杨品迪家族的土地被土改,杨广林参加革命工作后,担任过基层领导。 杨晓红是杨广林之女杨品迪之孙

文档评论(0)

44111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