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lee201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古讽今,规劝唐朝的当政者,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阿房宫赋 杜 牧 剽掠其人 (建宫宇) 自灭 秦朝 六国 不爱六国之人 (阿房宫) 自族 唐 宝历 大起宫室 广声色 (哀之而不鉴之) 自取灭亡 总结全文 1 主题: 2 写作特色: 1)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 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 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 相似: 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 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 立论不同: (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     《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 ,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     《阿》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词类小结 实 词 1、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直走咸阳 4、各抱地势 5、囷囷焉 6、不霁何虹 构筑、建筑 趋向 随着 山秃 萦绕曲折的样子 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7、杳不知其所之也 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9、而望幸焉 10、摽掠其人 11、奈何取之尽锱铢 12、为秦宫人 每,即全部 宠幸 通“剽”,piāo,掠夺、夺取 见不到踪影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成为 13、渭流涨腻 14、雷霆乍惊 1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6、一旦不能有 17、人亦念其家 18、使六国各爱其人 1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占有 顾念 假使 可惜 座 惊响 水 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 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遮断,遮蔽 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趋向 今:一直往前走 8、气候 古: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像蜂房,像水涡) 4、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三)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歌台暖响(歌声)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齐楚之精英(精品) (六)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七)使动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使...灭族,杀尽... 灭,使...灭亡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