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唐代社会救助机构
内容摘要: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或社会对贫困者维持生存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行为,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社会救助,《周礼》中的“荒政十二策”即是政府在应付突如其来的灾害时所采取的救助措施。我国历代政府都有各种恤贫救荒的措施,以帮助民众维持基本生存。发展到唐代,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实施效果也比较显著。本文试从唐代官方社会救助机构、佛教的慈善救助机构和民间的自助机构三个方面对唐代的社会救助机构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唐代;社会救助;救助机构
一、唐代官方社会救助机构
不管是灾时救助还是日常救助,唐代社会救助的决策权都紧紧地掌握在以皇帝为核心的中枢决策机构手中,这就鲜明地体现了唐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唐代官方的社会救助机构,在中央,主要是户部,其他的如工部的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救助的职责。而在地方上,则主要由地方官吏主管,协同中央实施相关救助事宜。
(一)唐代的防灾机构
唐代的防灾机构主要有工程防灾机构和医疗救助机构。工程防灾机构主要以防止水旱灾害为主的水利防灾部门为主,主要有工部的水部司以及都水监下的河渠署、河堤谒者、诸津等。其中工部下设的水部“掌津济、船舻、渠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皑之事”,主要掌管天下川渎陂池的政令,水利工程的兴修,进行沟洫、河渠、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疏导等。都水监“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调节水量。其下所设的河渠署掌维护修补堤堰等水利工程,“掌河渠、坡地、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都属于其专职管辖范围。河堤谒者“掌完隄堰、利沟洫、渔捕之事”,主要是河渠的完缮督视,其中定期检查沟渠、巡视堤坝等亦是其职责范围内之事。此外,在全国的主要桥梁渡口还设有诸津,派遣专门的官吏进行管理,并设有专门的工匠进行维护。
工程防灾机构兴修水利,防止水旱灾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较安定的环境;而医疗防灾机构则主要预防疫病,救助病人。唐代的医疗制度有了极大的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救助体系。在中央,有太医署等机构,这是国家的主要的医疗机关,也是主要的医学教育机构。《新唐书》记载太医署“令掌医疗之法,其属有四:一曰医师,二曰针师,三曰按摩师,四曰咒禁师……岁给药以防民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太医署下设有医、针、按摩、咒禁四科。据《新唐书》记载,地方上,一般都设有医学博士一人,掌疗民疾。此外,地方上的功曹、司功参军也兼有管理医疗卫生事业的职责,各地的地方官员也有直接管理公共医疗的职责。《唐六典》中规定:凡诸州每年任土所出药物可用者,随时收采,以给人之疾患。“皆预合伤寒、时气、疟、痢等药,部内有疾患者,随须给之”,形成了我国早期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二)唐代的救灾机构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一男女之黄、小、中、丁、老为之帐籍,以永业、口分、园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以为尚书、侍郎之贰。”其中的“蠲免”一项就涉及到了唐代社会救助的内容,这一般是发生在灾害后政府所采取的的赋税减免的政策。唐代的救灾机构主要有度支、仓部、司农卿、太府卿等。
度支是户部的一个重要机构,“度支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度支总天下经费,每年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核准路程而节制迟速。此外,和籴和市,量其贵贱,均天下之货,平抑物价;制定救灾额度等等也是度支的重要职能。
至德、乾元年间置度支使,度支使几经废置,最后形成定制,与度支共同在救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到唐代后期,原本归金部、仓部主管的事务,改由度支使担任。而且度支使下还有巡院等相关机构,其“属吏在千里外,奉教如目前。四方水旱,及军府纤芥,莫不先知焉”,在灾害发生之前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因此可以在实际救灾中“委度支逐便支遣”,给予地方极大的救灾自主权。
此外,仓部、司农卿、太府卿等机构在救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仓部,主要是掌判天下仓储,收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其所掌管的义仓主要用来备岁不足,常平仓主要是为了平谷价。由此可见,对救灾物资的调配和供应是仓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司农卿主管农功仓廪,统太仓、导官、籍田、上林令等。司农卿下设太仓署、诸仓监等掌仓廪出纳。太府卿主要掌管金帛府帑,统领左右藏令、上库丞,掌太仓、南北市令,救灾职能也是极大的,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春正月,唐玄宗就曾派遣“太府卿严挺之、户部侍郎裴宽于河南存问赈给”。唐代在实际救灾过程中不仅下诏书命令各州府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