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梳理2014-1-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复习梳理 区域特征:前三段,往往以选择题呈现。 RS—遥远感知(眼) GPS—三维定位(没有可类比的事物) GIS—分析综合(脑) 技巧:凡是提到以面状为主的事物:森林、草原、沙漠、海洋、河流,且容易和“监测”相联系,一般为RS。 提到坐标、精确地进行…,测量高度,导航,适用的是GPS。(单个的人、车,因为不是“面状事物”,所以也用GPS而不是遥感) 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统计、预测,这种功能都是GIS (注意:查询、检索,看似简单,但也是分析处理,属于GIS) 选项中的“数字地球”,几乎没有做为考题过,一般情况下不选。(它更多地是一种理念性的事物) 各自的特点:一般了解,能在选择题中知道对错。 如全能性、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实时性,指的是谁? 16页 荒漠化的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后两种的考点: 石漠化:主要分布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 最主要的自然原因:夏季雨水丰沛而集中 最主要的人为原因:陡坡开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次生盐渍(碱)化的原因:大水漫灌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要点: 气候(最主要)——干旱 水文——内流区,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不要再写成“冰山”!) 地形——东部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高原和山地的阻挡,山地的背风坡)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土壤——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 其他(也属于气候特征)——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于冬春干旱季节 人为因素 对照图2.4,说出五大因素。 两个阅读题:“丝绸古道”和“掘井带来的负作用”反映的均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前者:和过度开垦有关;后者“掘井”一图反映的是过度放牧。 细节:次生盐渍化这种现象,通常在题目中出现在华北平原,但也可以出现在西北地区(在西北灌溉措施不当的地方) 对策和措施 记忆课本上22-23提出的五大措施。 与此同时,还有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风、水) 25页的措施进行一般了解,仅限于农垦区的防护措施。 课本27页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一些叙述,百分比不需要记,但其原理要清楚。 28页: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亚马孙开发计划和雨林的前途,大部分内容只需理解即可,图2.26的保护森林的措施记忆,答题时参考。 注:本节课也有可能考湿地,但不需要另外补充记忆性的知识点,如果这样考,就是考查读图判断湿地面积的变化、变化的原因等,题中会给出相应的信息。 40-41页,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三个方面。图3.2中,需大概知道中国一些能源消费的比例。尤其注意五者的顺序。 能源基地建设,掌握三大方面,同时认识主要运煤铁路线;还需要知道输煤和输电的利弊。 “能源的综合利用”答题主要关键词: 原来:单一,现在:综合利用。 提高经济效益;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具体举措: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煤——电——铝… …等产业链 图3。10所反映出的主要的措施: 进行土地复垦(开矿后废弃的土地重新用于种植) 隔离护坝: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 排水沟:引开进入采掘区的水源 草、灌、乔三结合,共同与流动沙丘作战。 课本50页:学会分析框架, 地形、气候、水系(这里是广义的含义,其实指的是“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总和”)、矿产资源(不限于此,各种资源都可以) 早期开发后果:两大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关注其中具体的叙述,如各自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流域综合开发 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 六大方面: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其中,发电、提高水质、土地利用三者的内容需要详细复习。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有利影响:类似田纳西河,不需单独记忆。 不利影响:影响鱼类迁徙;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 农业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同分析模版) 注意:东北地区叙述地形时,不是单一的,只写“地形平坦”是错误的。 社会经济条件一般模版: 科技、劳动力、政策、交通、市场 但东北地区课本的分析有些细节没有按照模版,需要注意的是: 工业基础; 开发历史导致人口密度小和生态环境好。 农业布局特点 无须关注太多的农产品名称,重点放在三类农业生产地区的判断上,尤其注意和剖面图的结合。 耕作农业区——平原 林业和特产区——山地 畜牧业区——主要是在西部高原 商品粮基地建设——把握两个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看66页活动题,注意东北和其他地区农业生产不同。 农业发展方向: 只要知道产业的类型,适当展开即可。 珠三角发展的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良好区位;侨乡 城市化的条件:工业化迅速发展(即上述四点)、第三产业繁荣、城市化水平提高。 73页的两个阶段:记关键语句 107页上方:四种模式所对应的地区。 问题与对策:刚好一一对应(适当看一下里面的具体内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