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动物学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生物学 Animal Biology 主讲:田素娟 E-mail:sjtian2005@ 任课教师:卢丽 实验课教师:陆幸妍、陈珺、卢丽、刘剑、 陈伟、田素娟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主要内容 基本任务 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 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生物学分支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二、主要内容 动物形态解剖、分类、进化、生态、动物地理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四、教学计划 动物学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为 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五、教学要求 教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认真负责、 加强沟通 学生:提前预习;课堂遵守纪律、记下重点、 课内消化;课外自学查资料、适当复习 课程介绍 六、参考书目 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武大 南大 北师大):普通动物学 许崇任、程红主编(北大):动物生物学 陈品健编(厦门大学):动物生物学 (英)贾尔德等著、蔡益鹏等译(北大):动物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Stephen A. Miller,John P.Harley(美)(第5版): ZOOLOGY(动物生物学) 课程介绍 六、参考书目 杨琰云,?韦正道,?屈云芳编著:动物学实验教程(附光盘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生物科学系列 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附光盘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2版) 国内期刊: 《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主办 《动物学杂志》,中国动物学会主办 《动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办 绪论 掌握: 1、动物学的概念。 2、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动物双命名法。 熟悉: 1、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分门。 2、动物学的学习目的。 了解: 1、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学的发展简史。 2、动物学的主要分科。 绪论 第一节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第二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动物学 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绪论 第一节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一、生物的分界 五界系统: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taker)1969年提出 六界系统: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1979提出 I.非细胞生物 III.真核生物 1.病毒界 4.植物界 II.原核生物 5.真菌界 2.细菌界 6.动物界 3.蓝藻界 第一节 动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二、动物学的定义 3、动物学概念: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动物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生态、分布、演化发展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 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动物学发展简史 1. 公元前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古希腊动物学家著作《动物历史》中描述了454种动物,用了“种”和“属”的术语,首次建立动物分类术语,把动物分为“有血类”和“无血类”,直接观察了鱼鸡的胚胎发育,在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贡献巨大,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2、文艺复兴时期 哈维(1578-1657):英国学者 首次提出所有血液均在封闭的血管中循环。 一切动物的发育均起源于卵的概念。 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地球上已命名的生物约有200万种,其中植物26万种、昆虫75万种、脊椎动物50万种。已灭绝的生物约有1500万种。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共有生物500-3000万种。 一、分类的方法: 分类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 细胞学特征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人为分类法:以动物形态上或生活习性的易见特征为分类依 据进行分类,只求工作上的便利。 自然分类法: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生理、遗传、进化等 方面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 界中的系统地位。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知识 (二)分类的等级 分类学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文档评论(0)

gcv4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