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秘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兄弟?
尽管人们对康师傅耳熟能详,但对康师傅背后的老板——魏氏兄弟,却知者寥寥。“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魏。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1958年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
1978年“鼎新”更名为“顶新”,也就是如今顶新国际集团的前身。1978年,魏德和去世后,油坊由四兄弟接管。
由于在台湾岛内的发展始终磕磕绊绊,魏氏兄弟决定赴大陆投资。1988年,四兄弟的老四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那时他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都不熟悉。魏应行在各省辗转奔波,因为家族企业是油坊,他想在大陆开发食用油。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广告——“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这就是魏氏兄弟在大陆投资生产的一款精炼食用油“顶好清香油”。
但当时大陆的消费水平低,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魏家的买卖并不好,到1991年,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在90年代初约合3300万人民币)几乎全部赔光。
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康师傅食品王国的开国功臣——方便面,以一个非常偶然的姿态从天而降。
一次出差,魏应行因为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就带了台湾产的方便面在车上吃,不料香味引来众人旁观,不时有人询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方便面。
“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即使是后期加入康师傅的职员,也乐于绘声绘色描述当时魏应行的兴奋之情。
经过市场调查后,魏氏兄弟发现大陆已经有不少方便面企业,但是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差;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五六元一碗,这在90年代初人们可消费不起。品质和价格适中的中端产品留有大片空白。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方便面产品,他们为品牌选了一个胖厨师形象,取名康师傅,意为健康加专业。
适合国人偏重口味喜欢的“红烧”味道,1.98元一包的价格,以及全面铺开的广告攻势,红烧牛肉面迅速畅销,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进货的情景。“抓住了先机,就抢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顶新集团高层人士李家群总结说。
在集团内部,魏氏四兄弟依次被称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对外则并称“四位董事长”。
四人的具体分工是:大哥魏应州负责战屡决策和最终拍板;二哥魏应交负责维护股东关系;三哥魏应充主管财务;四弟魏应行负责外联和公关,包括与政府部门沟通。
老大魏应州是家族中的灵魂人物,在兄弟中最有权威,具体事务多是老大拍板定局。康师傅方便面打开局面后,资金问题紧接而来。
股东们甚至魏应州的弟弟们认为应该先巩固天津周边市场,等资金跟上以后再向全国扩张,而魏应州力排众议,坚持向全国范围打品牌、占市场,同时迅速扩张生产线。
于是魏应州一面在台湾赊账购设备、一面要求经销商先款后货,同时督促弟弟们找钱。3年时间,康师傅完成了全国七大生产基地布局,扩张速度令人眼花缭乱。到1998年以前,中国方便面市场一直是康师傅一家独大。
魏应州的激进扩张是把双刃剑,即成就了康师傅,也给魏氏招致了财务隐患。1996年康师傅控股上市,募资1.57亿美元,信心膨胀的魏应州开始在台湾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
1997年,收集了味全五成股份的大炒家陈贤宝,说服魏家接手他持有的股份,当时味全的股价不过30元新台币左右。
然而大炒家敢于先期吃进筹码,必有其特定的预谋。就在双方洽谈收购事宜的过程中,味全股价开始扶摇直上。
最终顶新以58元新台币的价格收购了超过三成的味全股份,斥资100亿新台币,其中有30亿来自银行借款。
然而98年11月,味全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把魏氏从康师傅无与争锋的商业顶峰,扔进了财务危机的冷酷谷底。
高价收购味全,加上前期各种扩张累积的负担,使魏家元气大伤,不得不寻求引入外部资金。
1999年顶新向日本三洋食品出售康师傅股权,双方呈现33.1889%的对等持股,顶新因此获得了1.4亿美元的救命钱。这就是2013年抵制日资时、康师傅被指有日资背景的前因后果。
顶新与三洋食品保持了多年的对等持股,直到2007年12月顶新增持了原由世讯投资持有的1.9亿股康师傅股票,持股比例增加到36.5886%,才略高于三洋食品。
魏应州将98年这次财务危机表述为“空前的内忧外患”。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失误,关于这段经历,他曾用非常严厉的措辞认真反思,“这是人祸,不是天灾”“没经验,少年得志”“如果这次倒下,银行又讨债,三代子孙也还不清”。
也就是在1998年,顶新的老对手统一集团扩大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从此中国方便面市场不再是康师傅一家独大,而成了两家分庭抗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