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一、中国人起源 二、原始物质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制、使用火、采集狩猎 新石器时代 (7千年前):磨制、农业、畜牧业、陶器 元王祯《农书》:神农教稼图 绳纹陶罐 (距今8000多年) 1962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 2001年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陶片(距今12000年) 三、原始观念文化 1、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太阳、天、地、自然物 生殖―祖先崇拜:女性始祖神→男性 图腾崇拜:单一和复合、实与虚 (龙凤) 2、原始艺术: 陶绘、雕刻、岩画 马厂彩陶(3800年前) 广西宁明花山新石器时代岩画 云南沧源新石器时代岩画 宁夏贺兰山太阳神岩画 江苏连云港摸忽山 北京天坛圆丘:明清皇帝祭天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陶塑女神像 陶塑女神像 辽宁东山咀红山文化 绍兴大禹陵的“窆石”(4000年) 新疆呼图壁县岩画 长14米、高9米,距地10米,海拔1500米 红山文化玉猪龙 ?帛画龙凤仕女图 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山顶洞人 饰品 1973年,河姆渡遗址陶猪 长6.7mm 半坡陶塑人头像 陶塑人面 仰韵文化晚期 (甘肃礼县文化馆) 陶塑人头像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彩陶盆 河姆渡人陶器 彩陶钵绘鸟纹 象牙雕(河姆渡) 四、原始社会组织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夏文化:公元前2070~1600年 五、上古文化分布: 多元发生: 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黄帝、炎帝)、东夷(蚩尤、后羿)、苗蛮(伏羲、女娲) 有巢氏 · 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神农氏 大同 《礼记·礼运篇》载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从原始的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亦即以私有制为标志的文明时代,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亦是相对的退步。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看到了文明的负面意义,认为文明每进一步,道德便降落一级。老子这一思想与其说是讲哲学,不如说是讲历史。老子由于看到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因而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不仅要恢复上古时代的纯朴道德,还主张恢复上古时代的朴野生活。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复原模型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时间:公元前1600~1046年 甲骨文:4500多,约识1500 神本文化:《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四、周人的文化维新 时间:前1046~前722年 文化维新:建立宗法制度;制礼作乐 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亲亲、尊尊),其主旨就是“别贵贱,序尊卑” 人本:“天命靡常,唯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礼记·表记》:“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第三节 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1、士阶层崛起:四君子、稷下 2、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3、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 4、学在宫廷转向学在四夷,私家学者兴起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1、儒家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阳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现世事功、实践理性和道德修养。 第一,在天道观上,重人轻神 第二,在历史观方面,“信而好古”      而不排斥变通 第三,在社会伦理观方面,以仁释    礼,由外向内,变为自觉追求 第四,在修身治国方面,设计出一  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