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前辅导-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doc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考前辅导 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诗经》、《楚辞》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本特点、成就;掌握作品选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主要内容是有关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概述。在先秦诗中的诗歌起源及原始歌谣中,我们必须要了解诗歌起源和和劳动有关系。在原始歌谣中,我们应该知道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无疑是一首古老的猎歌,描写渔猎时代人们砍竹接竹,制造狩猎工具,然后追捕猎物的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先民们的劳动生活。除《弹歌》外,《礼记·郊特牲》中的《蜡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显然是一首祭祀农业神的祭歌。原始歌谣中产生最晚的是表达婚恋内容的抒情诗。《吕氏春秋?初音》中《候人歌》:“候人兮猗”四个字。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统之先河。 此外,在甲骨卜辞和《易经》的卦爻辞中也保存了一部分古老歌谣。 2.《诗经》 知道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歌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雅、颂的区别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即土风俗曲之意,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其中大部分是民歌,反映普通平民的爱情婚姻、农业生产、征战劳役等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丰、镐)的音乐视为正声。“雅”与“风”的区别,正如“雅言”与“方言”的区别一样。雅有大、小之分,大概仍然和音乐有关,共105篇。小雅74篇,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作品,也有一部分民间诗歌。大雅31篇,多为朝廷宴享时所用的乐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所用的舞曲乐歌,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传授诗经的有齐、鲁、毛、韩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毛诗独行,故今传者为毛诗。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2)《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 1、祭祀颂德之作。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堪称周氏族发祥创业胜利的“史诗”。 2、宴飨之作,也称宴饮诗。以如《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 3、反映王道兴废、政教得失的政治诗,包括美、刺两个方面。“美”诗是对当时当权者及政治人物的颂扬,如大雅中的《常式》。小雅中的《六月》《出车》。怨刺诗,是对昏君佞臣及社会弊端的揭露和讽刺,如大雅中的《板》《荡》,小雅中的《节南山》《小弁》,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等; 4、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关雎》《蒹葭》《郑风·谷风》《卫风·氓》。 5、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如《七月》《丰年》《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6、是有关征战和徭役的诗歌,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 (3)《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首先是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诗经》是我国文学辉煌的开端,是富于首创性的杰作。这些诗篇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直面人生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它涉及面广阔,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举凡征人之苦,劳人之怨,国难“黍离”之悲。故土怀归之思,以及亲朋契阔,男女哀乐之情,这些诗文所屡见而富于民族特色的主题,在《诗经》作品中均发其端,导其源。 其次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方法。按照朱熹的解释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赋就是铺陈叙述,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是诗歌的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赋比兴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特别是比兴结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文化传统。 再次是优美的语言和形式。《诗经》的形式多数是四言,一般是隔句押韵,分章,各章复沓回环,读来节奏舒卷徐缓,音节和谐流畅,是我国四言诗的高峰,在诗体发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诗》中还大量使用了双声、叠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