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艾意识不强-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ppt

大学生防艾意识不强-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同关艾,健康生活 石鼓区疾控中心 何平 一、全球HIV/AIDS分布概况 二、中国艾滋病疫情形势 截至2013年,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68万人,报告死亡13.63万人。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05年的25%上升到2013年的87%;同期病死率从17.9%下降到6.6%,下降了63%。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2005年的7.5%下降到2013年的3.6%,下降49%。 经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而且男性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性传播占每年新发现病例的百分比从2006年的33.1%增加到2013年的90.8%,同时男男性行为人群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5%增加到2013年的21.4%。 疫情呈现4个特点 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 UNAIDS和WHO分别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对中国疫情进行联合评估,估计我国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约为65万、70万和74万,分别比上一年度新增7万、5万和4万人。 二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三是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报告人群感染率超过1%的现已有多个); 四是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类同于非洲和欧美)。 四、艾滋病的特征 1、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四、艾滋病的特征 3、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艾滋病的传播概率 在没有保护措施情况下,一次行为传播概率: 男性同性性行为肛交0.5%-3.0%; 异性性行为 阴道性交 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 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 输血传播90%-100%; 针头刺伤0.3%; 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13~48%。 七、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八、为何要给大学生送上防艾知识? ----大学生防艾意识不强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学生中的艾滋病疫情不容忽视!2006年,学生的感染率仅为0.96%,2011年就上升到了1.64%,其中20至24岁年龄组所占的比例,从2006年的20.3%升至2011年1到9月份的49.0%!”   研究人员曾对浙江嘉兴学院40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左右,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也才60%左右;大学生中,有性伴侣的在13%左右,而有2个以上性伴侣的达6%;大学生的防艾意识不强,基本不使用安全套……”   另外,在整个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的“增长点”在于男男同性恋人群,而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中,这个人群的比例上升更快,从全国来看,这个数据从2006年的8%升至2011年的55.5%。 男男同性恋人群及双性恋人群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同性恋现象广泛存在着 危险信号 当前中国年轻人的性观念日益开放,而性教育相对缺乏。 有调查显示,近半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 国家卫生与人口委员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早恋和无保护性性行为日益普遍,令人堪忧! (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和获得途径存在明显不对称现象。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有79%来自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和互联网,其余的依次为宣传栏、课堂、家庭成员等。 同时,大学生希望从媒体方面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为68%,希望从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卫生课三方面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为19%; 而事实上,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有关艾滋病知识仅有8.3%获自于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卫生课。 与媒体相比,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卫生课的权威性更高,能够保证相关知识的真实可靠。同时,还可以与医生、卫生课老师、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 (二)、过度开放的性观念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走向开放,但对性行为的态度是积极健康的。59.40%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婚前性行为”;82.6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