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章 信用文化培育和失信惩戒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信用文化培育 中国传统伦理信用文化 西方契约信用文化 中西方信用文化的差异 信用文化的培育 中国传统伦理信用文化 中国传统信用文化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子百家对“信用” 基本内涵的表述: 1、信用是人的立身之本。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信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没有信用,一个人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无法做人。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信用比人的生命还重要,人无信用无异于行尸走肉。孟子把修养信用看做是人应走的正道,“思诚者”是“人之道也”。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 。朱熹把忠诚、讲信义看做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无此就谈不上做人之道。 案例一: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资治通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中国传统信用文化的有限性。从作用范围来看,中国传统信用文化主要是围绕着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这五伦关系展开的,它是对人而不是对事的,是对家族或亲情团体而不是普遍适用的。这种信用带有浓厚的人情、人伦色彩。 西方契约信用文化 在西方国家,契约文明构成了其信用文化。西方国家的契约文明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在西方社会进入奴隶制时,商品交换的发展使人们冲破了血缘、地缘、人缘的社会关系(人身依附关系)转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即契约关系,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代,契约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法律乃至政治领域,出现了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了西方的契约文明和契约社会。 西方契约信用的基本特征: 1.契约信用的开放性。西方契约信用是陌生人之间的商事行为准则,它打破了血缘、地缘和亲缘的限制,使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建立广泛的信用规则成为可能。因此,西方契约信用打破了人伦关系的限制,使其扩大到所有的业缘关系之中,具有普适性和开放性,并且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秩序得以维系的必要条件。 中西方信用文化的差异 1.在观念上,西方主要从经济角度认识信用,信用被看作是促成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双赢的特殊资源;中国主要从道德的角度认识信用,信用被视作人们立身处世及治国安邦的伦理基础。 信用文化的培育 1.挖掘吸收中国传统信用文化思想资源 在建构现代信用文化的时代语境中,人们必须思考和回答传统信用文化在今天的角色和功能这一历史性命题。首先要确立两个观念,其一、传统信用文化已经与社会的现代化不能完全相适应,这是社会形态的整体转换使然;其二、在中国信用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仍然有着某种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至少在现代“人格信用”的培育方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是现代信用文化构建的历史基础。 二、失信惩戒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的内涵、功能与作用 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原理 依托征信数据库建设失信惩戒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的内涵、功能与作用 (一)失信惩戒机制的内涵 1.两类失信——隐藏知识与隐藏行动 “隐藏知识”,即有些信息只有一方当事人知道,另一方不知道。例如贷款合同中的借款方过去有过违约的“前科”,但银行对此并不了解。简单地说,“隐藏知识”就是“说谎”。在信息经济学中,将此现象称为“逆向选择”,亦称“签约前机会主义”。 “隐藏行动”,即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信息,采取“偷懒”或“不尽力”行为,给对方带来损失。简单地说,“隐藏行动”就是“欺骗”。在信息经济学中,这类失信称为“道德风险”,亦称“签约后机会主义”。 2.失信惩戒机制的内涵 失信惩戒机制是指对失信主体进行惩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以企业、个人征信数据库的记录为依据,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的公开,来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失信主体为其失信行为承担相应代价,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失信惩戒制度的核心是让不讲信用的法人和自然人不能方便地生活在社会中。失信惩戒机制的基础是征信数据库的信用记录 。 社会信用体系进入良性运行的最基本标志是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形成。 (二)失信惩戒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失信惩戒机制同时具有惩罚、奖励、震慑三大功能。 首先,失信惩戒机制要起到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手

文档评论(0)

88833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