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参考].ppt

【精品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地上陵墓雕塑——仪卫性陵墓雕塑    自秦汉时代以来,帝王贵族在陵墓周围修建了大片的陵园建筑,设置了大型的仪卫性陵墓雕塑。这样做,在主观上是为了显示死者的丰功伟绩,在客观上也就必然促使了带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和带有仪卫性的大型雕塑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雕塑——石麒麟 《石麒麟》 南朝齐武帝陵墓石雕,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位于现江苏省丹阳市境内。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开来,到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塑和绘画作品,能够比较集中地保存下来的是古代石窟寺中的石刻或泥塑作品。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现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群的风格变化: 第一阶段:昙曜五窟开凿时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 第二阶段:第7、第8双窟开凿时期 第三阶段:第5、第6双窟开凿时期 第四阶段:开凿第11~13窟外檐上方各龛等末期窟龛的时期 第一阶段 开凿时间为460—470年,由昙曜主持开凿,故称为昙曜五窟,即现编号的第16—20窟,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昙曜五窟特征十分明显,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从北魏佛教源流特点来说,主要来源于凉州佛教。造像题材以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为主要题材。 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高,眉眼细长,主像释迦牟尼蓄八字胡须,这是印度造像的特点。双肩齐挺,身体粗壮,所著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袒右肩,一种是通肩衣。 第20窟露天大佛: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第20窟露天大佛 第二阶段 云冈第7、8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第7、8窟都有前室后室两部分,它们都是四壁成直线的横长方形平面。这种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完全中国化的洞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 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第8窟后室门拱东侧摩醯首罗天 第三阶段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 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第6窟中心塔柱南壁下层 第四阶段 在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就停止了大规模的工程,而只有第41窟~43窟等较小的项目,以及在早期若干大窟中添凿的佛龛,这说明档北方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后佛教艺术的重心也随之转移。 第12窟前室内景 第11窟西壁立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造像 主佛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隋代继续开凿,唐代达到高峰。 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 。 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