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余是以记之 。 ?3、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定语往往在中心词前面来修饰或限制中心词。 古汉语里,为了强调中心词,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此之谓定语后置。 五、文言文翻译方法: 1、 2、倒装句的翻译要注意运用翻译方法 “留、调、补、换、舍”中的“调”法。 5、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A、妪,先大母婢也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盖当蓼洲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6、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 D ) 6、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A、古之人不欺余也 B、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此余之所得也 E、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F、甚矣,汝之不惠 BD 都是判断句 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8、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不能容于远近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A * * 专题讲解 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 · · B.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惟利是图,惟才是举。 ⑷惟兄嫂是依。 · · · · · 1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儿童 相见不相识(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3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 望见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请勿见笑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 4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 到谓语动词前。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分属哪一类型。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③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 ④一言以蔽之。 2、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组() A、城中皆不之觉。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练习二 B 3、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2、客有吹洞箫者。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的种类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1、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2、马之千里者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 (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铸以为金人十二。 3、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凌万顷之茫然。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指出下列句子的后置定语: 5、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 如:“躬耕于南阳”。 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B、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 A、具告以事。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⑶文言文里,有时也用“如(若)……”这类词组作状语,比如: 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1、能谤讥于市朝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