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九章 食品风味 * 第一节 食品风味化学概述 一、食品风味:摄入口腔的食品,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受体,使人产生的短时的,综合的生理感觉。这类感觉主要包括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 感官反应 分类 味觉:甜、苦、酸、咸、辣、鲜、涩··· 化学感觉 嗅觉:香、臭、··· 触觉:硬、粘、热、凉、 物理感觉 运动感觉:滑、干、 视觉:色、形状、 心理感觉 听觉:声音 食品的感官反应分类 食品所产生的风味是建立在复杂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就风味一词而言,“风”指的是飘逸的,挥发性物质,一般引起嗅觉反应;“味”指的是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在口腔引起味觉的反应。因此狭义上讲,食品风味就是食品中的风味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和味觉器官产生的短时的,综合的生理感觉。 * 二、食品风味物质的特点: (1)食品风味物质是由多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组成,通常根据味感与嗅感特点分类,如酸味物质、香味物质。但是同类风味物质不一定有相同的结构特点,酸味物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但香味物质结构差异很大。 (2)除开少数几种味感物质作用浓度较高以外,大多数风味物质作用浓度都很低。很多嗅感物质的作用浓度在ppm 、ppb、ppt (10-6、10-9、10-12)数量级。虽然浓度很小,但对人的食欲产生极大作用。 (3)很多能产生嗅觉的物质易挥发、易热解、易与其它物质发生作用,因而在食品加工中,哪怕是工艺过程很微小的差别,将导致食品风味很大的变化。食品贮藏期的长短对食品风味也有极显著的影响。 * (4)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食品风味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 对比现象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使其中一种呈味物质的味觉变得更协调可口,称为对比现象。如10%的蔗糖水溶液中加入1.5%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更甜爽;味精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使鲜味更饱满。 ② 相乘现象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共同作用,其味感强度几倍于两者分别使用时的味感强度,叫相乘作用,也称协同作用。如味精与5'-肌苷酸(5'-IMP)共同使用,能相互增强鲜味;甘草苷本身的甜度为蔗糖的50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其甜度为蔗糖的100倍。 ③ 消杀现象 一种呈味物质能抑制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味感叫消杀现象。例如:砂糖、柠檬酸、食盐、和奎宁之间,若将任何两种物质以适当比例混合时,都会使其中的一种味感比单独存在时减弱,如在1~2%的食盐水溶液中,添加7~10%的蔗糖溶液,则咸味的强度会减弱,甚至消失。 ④ 变调现象 如刚吃过中药,接着喝白开水,感到水有些甜味,这就称为变调现象。先吃甜食,接着饮酒,感到酒似乎有点苦味,所以,宴席在安排菜肴的顺序上,总是先清淡,再味道稍重,最后安排甜食。这样可使人能充分感受美味佳肴的味道。 * 三、 研究食品风味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食品风味的可接受性是一种生理适应性的表现,只要是长期适应了的风味,不管是苦、是甜、是辣人们都能接受,如很多人喜欢苦瓜的苦味和啤酒的苦味。 食品的风味与人的习惯口味相一致,就可使人感到舒服和愉悦,相反,不习惯的风味会使人产生厌恶和拒绝情绪。食品的风味决定了人们对食品的可接受性。一项调查指出:要消费者对食品的价格、品牌、便利性、营养、包装、风味等几方面确定首选项时, 80%以上的消费者注重食品的风味。因此,研究物质的呈味特点,掌握人对食品风味的需求,是食品风味研究的重点。 * 第二节 味觉和味感物质 一、食品滋味的形成 食品中的味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由于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或食品的溶液刺激舌表面的味蕾,再经过味神经纤维送到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的分析产生味觉。味觉一般在1.5—4.0ms内完成。人的舌部有味蕾2000-3000个。 * 名称 味觉 阈值(%) 蔗糖 Nace Hce 硫酸奎宁 甜 咸 酸 苦 0.03 0.01 0.009 0.00008 味觉阈值:是味的敏感性的标准,即感受到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阈值越低说明其感受性越高。 由于舌部的不同部位味蕾结构有差异,因此,不同部位对不同的味感物质灵敏度不同,舌尖和边缘对咸味较为敏感,而靠腮两边对酸敏感,舌根部则对苦味最敏感。通常把人能感受到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称为阈值。 除上述情况外,人的味觉还有很多影响因素。俗话讲:“饥不择食”,当你处于饥饿状态时,吃啥都感到格外香;当情绪欠佳时,总感到没有味道,这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 早期人类对甜味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认为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则可产生甜味,但有很多的物质中并不含羟基,也具有甜味。如:糖精、某些氨基酸、甚至氯仿分子也具有甜味。 二 、甜味及甜味物质 甜味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一个电负性的A原子(可能是O、N原子),与氢原子以共价键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徒手整形协议书模板.docx VIP
- 2022年9月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图形化)等级(三级)考试卷.pdf VIP
- 第二章法的渊源、分类及效力.ppt VIP
- 《李清照》诗词109篇大全集.pdf VIP
- 《高分子防水卷材》课件.ppt VIP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课件-第六讲 法的渊源与效力.pptx VIP
- 法理学—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ppt VIP
- 法理学第四章_法的渊源、分类、效力.ppt VIP
- 柯尼卡美能达 柯美 bh 246 236 226 216 206 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 (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