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概念.ppt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 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 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好→ 有女有子谓之好; 教→孝是教之始,教书育人之意; 有→“”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 ; 噪→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 。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部。正所谓人生识字聪明始,汉字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 一、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而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阶段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所以,低段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 二、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有研究者曾对北京一所中等水平的小学的3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汉字常用字测试,测试内容选自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必须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其结果表明:学生平均错误率为24.97%,最好者错误率为8.9%,最差者错误率为57.4%;平均识字量为1876个,最好者2278个,最差者1065个。可以说,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是目前大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该调查从1988年9月国家语委制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选出9个高频度字和1个表外高频度字,组成5个词,请调查对象为这些词注音,以考证该人群对常用汉字的认读能力。结果显示:全标注正确的为0,正确标注6-9个字的占57%,正确标注3-5个字的占41%,仅仅表对2个(包括2个)字以下以及全错的占2%。关于错别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5%的大学生经常写错别字,70%的学生对外界错字不敏感。 三、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形近字读错写错用错。如“坚”与“竖”、“陪”与“部”、“碗”与“豌”等。我们发现,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也同样有人“部”“陪”不分,将“部长”误写成“陪长”,闹出了不该有的笑话。 二是同音字模糊。如“慕”“墓”“幕”“暮”等。有不少学生将“羡慕”的“慕”误写成“幕”或“暮”。而像“辩”“辫”“辨”这样的同音字误用率则更高。 三是多音字混淆。如“埋”的读音有“mái”“mán”两个。个别班级竟然有三四个学生将“埋怨”一词中“埋”的拼音注成“mái”。 四是多笔少画严重。如将将“吟”右边写成“令”,将“试”多写一撇,将“厌”少写一点。 五是书写马虎潦草。主要表现在书写的美观、整洁程度以及书写速度方面。 四、学生的问题根源在教师 “六重六轻”现象: 一是“重老师的教,轻学生的学” 二是“重字音认读,轻形义整合”; 三是“重单个识字,轻相互联系” ; 四是“重机械识记,轻兴趣激发” ; 五是“重识字教学,轻写字教学” ; 六是“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拓展”。 五、继承识字教学的传统 继承传统 1、分散识字; 2、集中识字; 3、注音识字; 4、字族文识字; 5、字理识字; 6、韵语识字; 7、诵读识字; 8、经典识字(三、百、千); 9、中华字经识字) 六、遵循汉字的规律 遵循汉字规律 “六书”的基本知识 : 汉字造字法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文字学家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当属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故有“四体二用”之说。 象形——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主要类型有: 独体象形:山 水 鸟 牛 交接象形:果 眉 瓜 石 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以此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如“本”,在象形字“木”之下加一短横,特指“木”之根,引申为根本。 如“上、下”,以“一”为基线,再用点划符号处其上下表示位置的高低。 会意——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或部件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从部件的组合方式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同体会意 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 炎(两火相叠,表示火焰升腾) 异体会意 如: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 看(“手”斜搭“目”上,表示望) 从部件组合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比类会意 如: 休(“人”倚“木”旁,表示小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