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的词句,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玉器艺术常识与背景介绍 玉:石之美者。 玉器: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 玉器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时期已达到很高水准。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时期。 中国四大玉石产地 新疆和田玉 河南独山玉 辽宁岫岩玉 陕西蓝田玉 玉器小知识 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缅甸玉又称翡翠玉。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玉制品是:距今8000年前,山西湖县旧石器时候晚期遗址所出土的用水晶制成的小石刀。 怎样欣赏玉器作品 1、材质:色泽度 纹理 硬度 2、精工度:三分料七分工 碾琢得怎样(层次 轮廓 线条 造型 点线 面来观察)工艺细腻 圆弧有度 手感平滑 3、美协度:比例 结构 纹样 主题 寓意 惟妙惟肖 灵动逼真 “君子比德于玉”, 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早期玉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东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于玉器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提出“君子比德与玉:的说法,诠释“大圭不琢”的审美观念。 玉钺 虎符 玉玺 大圭不琢 俏色工艺 也称巧色,即因材施艺,工 匠利用玉石不同部位色彩,纹理设计成具有天然混成特色的造型。 玉与现代生活 玉 器 鉴 别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历史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 *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器和青铜艺术 古 代 玉 器 张 颖 玉器制作方法和审美追求。 1:制作方法:脚蹬手磨。秦称琢玉,宋称碾玉,今称碾琢。 2:制作过程:开料粗坯、大形 、细作、抛光、收位。 玉器地位发展:装饰品到财富权位精神象征“君子比德于玉” 比附于社会道德 。 1:玉的仁 温和柔润有光泽。 2:玉智也 材质密致坚刚。 3:玉忠也 材质通透性。 4:玉礼也 重量感。 5:玉乐也 玉撞击的声音。 玉环 玉龙 玉龙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探究.ppt
- 花卉工病虫识别讲解.ppt
- 花卉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讲解.doc
- 第二课51单片机C语言编程规范(改)探究.ppt
- 第二课C语言基础-02探究.ppt
- 第二课-Excel2003中进行数据计算探究.ppt
- 第二课悲壮的抗争探究.ppt
- 第二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探究.doc
- 花卉学讲义()园林讲解.ppt
- 第二课第1框侦探爸爸探究.ppt
- 吊灯灯罩模塑缓冲包装制品的动态仿真与性能优化研究.docx
- 靶向攻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抑制剂的创新设计、深度优化及抗肿瘤活性解析.docx
- 水工胶粉混凝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多维度试验剖析.docx
- 从哲学维度剖析和谐社会理论:内涵、基础与时代价值.docx
- 镇食品安全培训资料课件.pptx
- 加拿大合成原油瓦斯油催化裂解:反应行为剖析与动力学建模.docx
- 高速列车穿越隧道口声屏障的气动与动力特性深度剖析.docx
- 小麦秸秆及其纤维素改性用于水体中Pb(Ⅱ)和As(Ⅴ)吸附的机理与效能研究.docx
- 巨灾风险证券化下再保险合同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分析.docx
- 铁氧体_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微波吸收性能的关联性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