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混杂偏倚 confounding bias 当混杂因素在研究队列各组间分布不均匀时,导致混杂偏倚的发生。亦可能减弱也可能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控 制 在研究设计阶段可利用对研究对象作某种限制,以便获得同质的研究样本; 在对照选择中采用匹配的办法,以保证两组的可比性; 在抽样过程中,严格遵循随机化的原则。 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 优 点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可以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 由于原因发生在前,结局发生在后,故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可证实病因联系; 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可以了解基线率,因而能够发展和实施控制、预防和健康促进规划。 十、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缺 点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 由于长期的研究与随访,因为死亡、退出、搬迁等造成的失访难以避免; 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 研究的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实例 目的:在病例对照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有相关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因果联系。 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 1.1调查对象 查阅1995年9月一1997年10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保存的、出院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历,并按以下纳人标准和排除标准审核基础疾病的诊断,决定该病例是否取舍。 纳入标准:①用药之前生命体征尚稳定的非危重病人;②同时期同病区有普乐林注射液在使用;③住院期内有静脉输液。排除标准:①住院期用药前有发热或明确感染征象发现;②住院期内有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甲亢、中暑等依据;③住院期仅口服药物治疗。 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选择曾有使用过普乐林注射液的病例列入暴露组,未曾使用过普乐林注射液的病例列为它药(非暴露)组。 1.2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及其它分析所需的有关情况,填写录入统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表。 2.结果 共入选病例443例,男292例,女151例;年龄16一55岁,平均63.75士10.22岁。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年龄(t=0.256,p=0.798)、性别(X2=4.730,p=0.316)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可比性。 2.1 使用普乐林与发热的关联 表1的数据分析表明,暴露组发热的发生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5.08,95%CI为3.437一12.551,AR达21.47%,有较强的联系。 2.1 使用普乐林与发热的关联 表2的数据分析说明:男女暴露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暴露组的致热发生率均高于相对应非暴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随着普乐林的使用疗程、剂量、总量暴露等级增高,发热的发生率增高,发热的平均体温也有增高趋势,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见表4。 2.1 使用普乐林与发热的关联 3.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暴露组普乐林致热的发生率高达26.73%,而非暴露组仅5.26%;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在发热的发生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特异危险度为21.47%(说明由于暴露于普乐林,发热危险性增加了21.47%),相对危险度为5.08(95%Cl3.437一12.551,提示暴露于普乐林致其发热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5.08倍)。 上述研究还显示:随着普乐林使用疗程、剂量、总量的暴露等级增高,发热的发生率和平均体温也逐级升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本项队列研究结果与普乐林注射液致发热的病例对照研究,与ADE临床文献报道相吻合。 由于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临床使用葛根素注射剂时,疗程不宜过长(10d内),剂量不宜过大(日剂量≦0.5g,总剂量6g)。一旦发现有难以解释的不明原因发热,就应该尽快停用该药,观察发热的消退情况,判断发热的根源所在。 3.讨论 小结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类型,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资料的整理、率的计算、率的比较(χ2检验)、效应指标的计算(RR、AR、AR%)及各指标的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用途,队列研究的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了解队列研究的特点,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收集与随访,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练习 1.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 问题:计算RR值、AR值、AR%,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谢谢! (六)随访方法 1. 查阅记录或档案:利用常规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常见的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汇报.ppt
- 言语行为和翻译.ppt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作业设计.docx
- Hive数据仓库应用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传染病防治法》.pptx
- 幼小衔接的拼音试卷十套打印版.pdf VIP
-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符号》 课件.pptx VIP
- 规范《DBT29-222-2014-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pdf VIP
- GB_T 22890.1-2024 皮革 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pdf VIP
- DB34_T 4324-20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