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神话——文学的同构关系: 文学的“四时结构”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中国绝大部分地域,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自然的变化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它在人类精神领域留下了启承转合的心理模式。 王之焕《登鹤鹊楼》 : 白日依山尽― 首句― 启― 春 黄河入海流― 次句― 承― 夏 欲穷千里目― 三句― 转― 秋 更上一层楼― 四句― 合― 冬 律诗的首联是启是春,领联是承是夏,颈联是转是秋,尾秋是合是冬。 《红楼梦》的原型批评 《 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 贾家的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们注意到‘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其实“原应叹息”只是它的字面意义,它的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含义,元是起,是始,是发源;迎二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惜是息,是合,是结尾。 启: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创基者; 承: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 转:探春之探与叹谐音,因此她的主要性格体现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 合:惜春则是息,是停止,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贾府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小姐,她们的字面意义是“原应叹息”,其深层底蕴则是春夏秋冬的启承转合,春天是启,夏天是承,秋天是转,冬天是合。 《红楼梦》 也是沿着春夏秋冬变化“四时结构”来构思全书的 《 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是以石头的履历为线索的: 衔玉而生为春 摔玉而痴为夏 失玉而病为秋 弃玉而归为冬 (一)启― 衔玉而生― 故事的发生 对于《 石头记》 而言,衔玉而生是起,是故事的发生,是起点。 (二)承― 摔玉而痴― 故事的展开 自贾宝玉摔玉开始进入《 红楼梦》 的展开部分。有趣的是宝黛相见却以问玉开始,宝玉急于知道的是“可有玉没有”,这一问是对本源的发问是对自然的追寻。 摔玉不仅是贾宝玉性格的奠基起点,也是故事展开部分的主要情节,从第三回到第九十四回,是全书的展开部分,而这一部分除了摔玉之外,作者还精心设计了赏玉、砸玉、骂玉等一系列情节,来显示不同人物的性格情操。 (三)转― 失玉而痴― 故事的高潮 整个《 红楼梦》 最重要的事件是通灵宝玉的丢失,失玉发生在第九十四回“失通灵宝玉知奇祸”一回中。许多红学专家都认为查抄大观园是《红楼梦》 的转折点,但如果我们把贾宝玉作为《 红楼梦》 的中心人物,把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当作中心情节:把石头作为全书的中心意象的话,那么全书的转折只能是发生在第九十四回的失玉。 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 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 (四)合― 还玉而归― 故事的结尾 还玉而归是全书的总结部分,是合,是冬,是全书的结尾。这一部分从一百一十五回开始,直至全书终结。《红楼梦》 进人收束部分的两个人物颇有寓意:一个是在整个故事中出场不多的惜春,在“勘破三春”之后,渐渐成为重要人物。惜者,息也,止也,故事进入总结部分。 另一个人物是甄宝玉的正式登场,《红楼梦》 里关键的是“真假”二字。贾宝玉是假宝玉,真石头,甄宝玉是真宝玉,假石头,甄宝玉才是真正的玉.所以他的言行才符合“玉”(社会性)的规范。甄宝玉的出场,才是揭破贾宝玉的玉之幻想,还他以石的本质。真玉出场,假玉就要收场了。 此时的大观园已风流云散红消香残,大观园里那些青春烂漫时少女们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金陵好大雪”的薛宝钗,在寒冬里过着寂寞枯淡的生活。薛是雪的谐音,她身上的清清冷香和她常服的“冷香丸”,这里都有了交待。只有她这位薛(雪)姓小姐常服冷香丸的人,才能耐得住那寒冷的冬天。 原型批评的操作 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 (一)寻找原型 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