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课时作业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课时作业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泰安一模)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解析】 五四运动由国内青年学生组织发动,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因而“‘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不可能受到日本的援助,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临沂质检)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解析】 题干中《青岛潮》描述的赵家楼之所以起火,一方面是由于电线走火烧了房子,另一方面还在于曹家人想烧死学生和把放火罪名转嫁到学生头上,这与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显然亲历者杨振声的描述应该更符合史实,可见《青岛潮》的描述是站在保护学生的立场上,故B项正确。 【答案】 B 3.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解析】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项错误;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但到了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从“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当时已经明确了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6·郑州调研)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希望救亡图存,体现了民族主义;利用报刊宣传主张,体现了注重公众舆论,但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前)都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故A、B、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且有进步报刊的推动,出现了学生、工人和市民的三罢斗争,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6·长沙调研)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解析】 抓住题干要求“新”的主要表现以及“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移风易俗、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不能体现“新”,A、B不正确。弘扬科学和民主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没能挽救中国,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挽救中国,故C不正确,D正确。 【答案】 D 6.(2016·佛山调研)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 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 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 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 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 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故C项正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故A项错误;摆脱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的标志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