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的庄学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5 · 20 世纪上半叶的庄学研究 康  庆   本文从中国近代学术体系转换和研究范式转型的角度 ,回顾 20 世纪上半叶庄学研究并进行一 定的分疏 ,以时间为经 、问题为维 ,试图寻绎近代庄学源流 、发展的脉络 ,从一个侧面呈现出近现代 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传统学术研究的图景 。 一 、20 世纪上半叶传统范式下的庄学   传统范式下的庄学表现为对《庄子》一书进行疏证 ,或沿袭以儒 、佛解庄的传统思路 ,阐发庄书 大义 。 1 . 通其旨要的文本疏证 近代《庄子》文本校释 ,在清代朴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 ,学者们利用传统的方法 ,特别是校 勘 、训诂 、辨伪 、辑佚 ,增以己意 ,写定《庄子》之文 ,确证《庄子》之义 。这一时期的《庄子》集注本主要 有王先谦《庄子集解》( 1909 年) ,所取简明扼要 ,既收前人成果 ,又有各家考证 ,是对以往庄学的总 结 。阮毓崧《庄子集注》、刘师培《庄子  补》发前人所未发 。武延绪《庄子札记》( 1932 年) 据明世德 堂本 ,与王先谦集注本等对勘 ,主要是对庄书部分文字进行校正 。奚侗《庄子补注》( 1917 年) 运用 通假来探求字句的本字与本义 。马叙伦《庄子义证》( 1922 年) 历经十年耕耘 ,以《古逸丛书》黎本为 主 ,以涵芬楼影宋本 、世德堂本 、明刊崇德书院本 、陈景元《庄子阙谈》所记各本异文 , 兼取《北堂书 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文选注》《、后汉书注》核之 。朱桂曜遗著《庄子内篇证补》 对《庄子》内篇加以诠释 ,勘正他认为诸家古训之有未当者 。于省吾感于通行庄子刻本误甚多 , 于 1939 年印行《双剑誃庄子新证》,对《庄子》一书颇有订正 ,后汇集《双剑誃诸子新证》于抗战期间付 印 。刘文典《庄子补正》( 1939 年) 所“补正”者五万余字 ,能获公允者约占十之六七 。王叔岷《庄子 校释》(1947 年) 着力于字句校勘 ,每举一条 ,竭力尽举所见全部材料 ,结论亦更趋于合理 。此外 ,闻 一多《庄子》内篇校释 、陶鸿庆《读诸子札记》中《庄子》部分 、刘鸿典《庄子约解》、胡远  《庄子诠诂》、 刘咸  《庄子释滞》、杨树达《庄子拾遗》、杨明照《庄子校证》等 ,在庄书文字校订 、字句释义方面 ,颇 有可取之处 。 在《庄子》辑佚与版本搜集整理方面 ,做出显著成绩的学者有寿普暄 、王叔岷 、马叙伦等 。寿普 暄《由经典释文试探庄子古本》①、王叔岷《庄子校释》附录关于《庄子》佚篇十九篇已弄清或有线索 的篇名有十篇《, 阏奕》《、意脩》《、危言》《、游凫》《、子胥》五篇视作《庄子》佚篇 《, 畏累虚》不当列入 。 晚近学者辑录《庄子》佚文所得最多者为马叙伦 , 马氏援引 20 余种典籍 , 合之前人旧辑 , 共得 128 条 ,即《庄子义证》附录《庄子佚文》。20 世纪初叶敦煌学兴起 ,罗振玉 、马叙伦 、刘师培 、王重民等 , 搜罗了各种敦煌唐写本《庄子》残卷与宋明刻本相校 ,为《庄子》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 献 。罗振玉将《刻意》《、山木》《、徐无鬼》三篇与今本比勘 ,又借录英伦博物馆校录的《胠箧篇》残卷 , ① 载《燕京学报》第二十八期 。 ·126 · 《中国哲学史》2009 年第 1 期 集合旧校 ,并补校《田子方篇》,刊写《南华真经残卷校记》( 1923 年) 。马叙伦《读书续记》也注意到 敦煌唐写本《刻意》《、山木》《、徐无鬼》三篇分章的情形 ①。刘师培以明刊郭注本校唐写本《庄子》郭 象注 158 行 ②。孙毓修《南华真经札记》( 1922 年) 以宋刻《庄子》赵谏议宅本与明世德堂本校勘 ,王 重民《庄子残卷校记》( 1938 年) ,以伦敦藏《庄子》残卷与今本一一比勘 ,指出其异同 。 2 . 以儒 、佛解庄 以廖平 、钟泰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从儒学视域 ,以经学为纲 ,范围庄学 ,申述儒庄融合的学术史意 义 ,曲折表达由学术而社会变革的现实诉求 。廖平的庄子研究 ,主要集中在约于 1910 年完成的《庄 子新解》《、庄子叙意》两篇文章中 ③。廖平指出包括庄学在内的诸子百家源于六经 ,在学理上是为 六经枝叶 ,并从十九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庄学以儒为宗 、以圣道为本的思想归趣 。廖平以儒解庄 ,以 孔学包容一切 ,以学术文化的观念建构“保教”、“保国”的现实目标 ,表现出其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的 急切用心 。钟泰以儒解庄 ,在其《中国哲学史》( 1934 年) 有所论述 ,后在其《庄子发微》④一书中系统 阐发 。钟泰站在儒学立场 ,推崇庄学内圣外王之道 ,以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比拟 、取代庄学的 消极本意 ,强调庄子之为儒而非道 ,庄学渊自孔子 ,

文档评论(0)

qiaowu678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