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中国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南水北调工程——三纵通南北,四横济东西,南北配置,东西互济。
第一节 中国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水系庞大,流域面积180×104Km2,河川径流丰沛,多年平均径流量9600×108m3,落差达5400m,蕴藏着巨大水能资源。其理论蕴藏量为2.68×108kw,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40%。可开发水能为1.97×108kw,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53.4%。年均可发电10270×108kwh,相当于年产原煤5.6×108t。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的“实业计划”部分内就已提出了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萨凡奇博士来华,在中国工程师陪同下查勘了三峡,随后提出了“萨凡奇计划”。这是第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充分利用三峡水能资源的计划。随后资源委员会组成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并且着手进行部分勘测和调查工作。但是,三峡水力发电计划在1947年5月被国民党政府明令中止。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洪水,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成为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人民政府要求加快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究,并决定在1952年成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从1955年开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原苏联专家协助下,全面开展了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设计工作,历时3年,于1957年底基本完成。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下距已建的三斗坪水利枢纽40Km。?1992年3月16日,国务院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3月21日,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4月3日下午,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决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长江三峡工程从最早(1919年)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到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已有70年的沧桑,其中调查了50年,勘测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年。其中特别是工程方案的论证,历时20年。
一、长江三峡工程背景
1 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江洪水多由暴雨形成。一般年份,上游和中下游洪水能够相互错开,故不致形成威胁中下游平原区的大洪水。但是,一旦上游和中下游雨季重叠,或上游发生特大暴雨,洪水相互遭遇,中下游就会出现较大或特大洪水。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曾数次爆发特大洪水,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成为全流域洪涝灾害的严重地区。特别是素有“九曲四肠”和“万里长江陷在荆江”之称的荆江河段,其安全下泄流量(包括洞庭湖分洪)仅达6~6.8×104 m3/s,加上平原临时分洪和防汛抢险,勉强可达8×104 m3/s。接近800多年以来的史载,荆江洪峰来量超过8×104 m3/s的有8次之多,其中1870年达到10.5×104 m3/s。因此,每到汛期,荆江河段的洪水水位高出两岸堤外地区6~10m,成为“悬河”。洪水严重威胁着洞庭湖和江汉平原1500×104 人口和153.3×104 hm2耕地的安全。同时,长江下游平原地也时受洪灾袭击。因此,经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只有兴建控制性三峡工程,有效调节川江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才能在防洪上长治久安。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特大型的水利枢纽,其中药学女冠和必要性决定了工程要实现多目标开发利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主要目标是防洪,次为发电、航运等目标。
重在防洪
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国家的重要经济区域。长江防洪治理方针是全江“上拦、下排、两岸分滞”,中下游“蓄洪兼顾、以泄为主”。“上拦”——是在干支流上游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是在干支流上兴建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下排”是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和整治,提高喝道行洪能力;“两岸分滞”是建好管好滞蓄洪区,疏浚通江湖泊发挥其滞蓄超额洪水功能同时整治河道,做到“蓄洪兼顾,以泄为主”,最终泄洪水入海。
但需要指出,在长江各主要支流及干支流上游兴建水库,仍无法控制这些水库至宜昌区间30×104km2面积上产生的暴雨洪水,也就对荆江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不大。工程体系中的主题工程,能控制荆江洪水来量的95%以上,控制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60%,三峡工程是防洪的关键性工程,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洪水灾害。
(2)提供重要电力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