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北县立中山国民中学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96830校务会议.doc

  台北县立中山国民中学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96830校务会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北縣立中山國民中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96.8.30校務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法律依據 臺北縣立中山國民中學(以下簡稱本校)為輔導與管教學生,依教師法第十七條第二項之規定,訂定臺北縣立中山國民中學(以下簡稱本辦法)。本辦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相關法令。第二條、定義 本辦法所列之各名詞定義如下: 一、教師:指本校編制內,按月支給待遇,並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專任教師。 二、教育人員:指前款教師及其他於本校執行輔導管教學生工作之人員。三、管教:指教師基於第三條之目的,對學生須強化或導正之行為,所實施之各種有利或不利之集體或個別處置。四、處罰: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為減少學生不當或違規行為,對學生所實施之各種不利處置,包括合法妥當之處罰、違法或不當之處罰;違法之處罰包括體罰、誹謗、公然侮辱、恐嚇及身心虐待等。五、體罰:指教師於教育過程中,基於處罰之目的,親自、責令學生自己或第三者對學生身體施加強制力,或責令學生採取特定身體動作,使學生身體客觀上受到痛苦或身心受到侵害之行為。第三條、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之目的,包括:一、增進學生良好行為及習慣,減少學生不良行為及習慣,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及身體自主,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健全人格並導引適性發展。二、培養學生自尊尊人、自治自律之處世態度。 三、維護校園安全,避免學生受到危害。 四、維護教學秩序,確保班級教學及學校教育活動之正常進行。第四條、輔導與管教學生之原則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應先了解學生行為之原因,針對其原因選擇解決問題之方法,並視狀況調整或變更。無法改善學生行為的輔導與管教措施,應停止使用。 輔導與管教學生之原則如下: 一、尊重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 二、輔導與管教方式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之個別差異。 三、啟發學生自我察覺、自我省思及自制能力。四、教師在管教方法的採用上,對學生所表現之良好行為與逐漸減少之不良行為,應多予讚賞鼓勵及表揚。五、為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堅毅性格,教師應教導學生,未受鼓勵或受到批評指責時的正向思考與因應方法。六、不得因個人或少數人的錯誤而處罰全班學生。 七、不得以剝奪學生受教權作為輔導管教之手段。八、不得以對學生財產權之剝奪(如罰錢等)作為輔導管教之手段,但要求學生依法賠償對公物或他人物品之損害者,不在此限。第五條、輔導與管教學生應考量因素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應考慮學生下列情狀,以確保管教措施合理有效: 一、行為之動機與目的。 二、行為之手段與行為時所受之外在情境影響。 三、行為違反義務之程度與所生之危險或損害。 四、學生之人格特質、身心健康狀況、生活狀況與家庭狀況。 五、學生之品行、智識程度與平時表現。 六、行為後之態度。 前項所稱行為包含作為及不作為。第六條、平等原則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第七條、比例原則 教師所採行之輔導與管教措施,應與學生違規行為之情節輕重相當,並符合比例原則之下列要求: 一、採取之措施應有助於目的之達成。 二、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措施時,應選擇對學生權益較少損害者。 三、採取之措施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第八條、管教之正當法律程序 教師管教學生,應先與學生進行溝通,給予學生充分陳述意見之機會,以了解其行為動機與目的等重要情狀,並明確說明管教所針對之違規行為、實施管教之理由及管教之手段,始得實施。 學生對於教師之管教措施提出異議者,教師應與學生進一步溝通,溝通後學生仍不服者,教師得斟酌情形,調整所執行之管教措施,必要時得將學生移請學務處或輔導處處置。 經學生或家長之請求,教師應說明管教過程及理由。第九條、對學生及家長之資訊公開與溝通 本校所訂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校規、學生權利救濟途徑及其他有關學生權益之規定等相關資訊,應對學生及家長公開。 家長或家長會對本校所訂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及其他相關事項有不同意見時,得向教師或學校提出意見。 教師或學校於接獲意見時,應溝通協調及說明理由,認為家長意見有理由時,應予修正或調整;認為無理由時,應提出說明。第十條、個人或家庭資料保護 教師因輔導與管教學生所獲得之個人或家庭資料,非依法律規定,不得對外公開或洩漏。 學生或家長得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行政程序法第四十六條及相關規定,向學校申請閱覽學生個人或家庭資料。但以主張或維護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確有必要者為限。第二章 禁止體罰及其他違法之處罰第十一條、禁止體罰 依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不得有體罰學生之行為。 教師之體罰行為,構成犯罪之事實者,知悉之學校人員應依法舉發。 第十二條、禁止刑事違法行為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採規勸或糾正之方式,應避免有誹謗、公然侮辱、恐嚇等構成犯罪之違法處罰行為。 教師之違法處罰行為,有構成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ngqiangjiong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