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钦安说脉象
夫脉者,气与血浑而为一者也。其要在寸口,百脉皆会于此。其妙在散于周身,随邪之浅深、脏腑之盛衰,人性之刚柔、身体之长短、肌肉之肥瘦、老幼男女之不同,变化万端。其纲在浮、沉、迟、数,其妙在有神、无神。即有力、无力也。有神无神者,即盈缩机关,内外秘决。他如浮、洪、长、大、数、实,皆为盈,为有余之候。果病情相符,则为脉与病合,当从有余立法施治。如脉虽具以上等象,而病现不足已极,则为脉不合病,当舍脉从病,急宜扶其不足,培其本源。切勿惑于浮风、洪火之说。若按浮风、洪火治去,则为害非浅。沉迟、细、微虚、弱皆为缩,为不足。果病情相符,则为脉与病合,当照不足立法施治。如脉虽具以上等象,而病现有余以极,又当舍脉从病。切勿惑于沉、迟、细、微为虚损。若按虚损治去,则为祸不浅。予恒曰:一盈一缩,即阴阳旨归,万病绳墨。切脉知此,但易认证,庶不为脉所囿矣。
切脉约言
切脉一事,前贤无非借寸口动脉,以决人身气血之盛衰耳。盛者气之盈,脉动有力,如洪、大、长、实、浮、紧、数之类,皆为太过、为有馀、为火旺,火旺则阴必亏,用药即当平其有馀之气,以协于和平。衰者气之缩,如迟、微、沉、细、濡、弱、短、小之类,皆为不及、为不足、为火虚,火虚则水必盛,用药即当助其不足之气,以协于和平。只此两法,为切脉用药至简至便至当不易之总口诀也。后人未解得人活一口气之至理,未明得千万病形,都是这一个气字之盛衰为之,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讲究,二十八脉上揣摹,究竟源头这一点气机盈、缩的宗旨,渐为诸脉所掩矣。
三指说
前人于寸口之动脉,以三指按之,分出上、中、下,是将一气分为三气,三气即天、地、水,分而为三,合而为一。又于三部,而分出浮、中、沉,合三三如九之数,亦有至理,法亦可从,不得为错。
其意欲借此以穷人身在上、在中、在下之脏腑、经络,以决人之疾病,可按法而治之,实属大费苦心。但理愈多,而旨愈晦,且纷纷聚讼。
有云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有云左心、膻中、肝、胆、肾,右肺,胸中、脾、胃、命;有谓小肠当候于左尺,大肠当候于右尺;有云左尺候肾之元阴,右尺候肾之元阳;互相矛盾,教后人果何遵从,余更不能无疑也。疑者何?疑分配之未当也。后天以子午立极,左寸候心火,左关候肝木,左尺候肾水,是子午对针,不为错,肝布于左,居左关,合法,肺布于右,何不居右关,而居右寸,是子午对针,而卯酉不对针也。又可疑者,左尺候肾之元阴,右尺候肾之元阳,查人身二气合一,充塞上下四旁,阴、阳打成一片,何尝定要分左、右之阴、阳乎?既分左为阳,元阳应在左尺候之,右为阴,元阴应在右尺候之,何左右候之不相符也?总而言之,阴阳气机出入之道不明也,千古混淆,不得不急正之。
拙见解
夫人身立命,本乾元一气,落于坤宫,二气合一,化生六子,分布上、中、下,虽有定位,却是死机,全凭这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已。天开于子,人身这一团真气,即从子时发动,自下而中而上,上极复返于下,由上而中而下,循环出入,人之性命赖焉。切脉一事,无非定这一点气盛衰耳。查后贤分配脏腑脉图,与一元真气、出入之机不符,余意当以仲景六经次序排之,方与一元真气出入之机相符。
然仲景虽未论脉,而六经流行之气机,即脉也。今人不识一元之义,以两手寸口动脉,将阴阳分作两道看,不知左右固有阴阳之分,其实二气浑为一气,何尝分为二道也?不过真气运行,先从左而后及于右,从右而复及于左。左手属三阳,三阳用事,阳在外,而阴在内,当以立极之¤|卦形之。右手属三阴,三阴用事,以阴在上而阳在下,当以立极之¤¥卦喻之。脉体左手当以浮分取三阳,沉分取三阴,右手当以浮分取三阴,沉分取三阳,庶与气机出阴入阳,出阳入阴之理相合,亦不致将一元分作二道看也。是否有当,高明斧正之。
再解古脉说
古来圣圣相传,原不专在切脉一事,其要在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称为圣、神,为上一等说法也。问而知之,切而知之,称为工、巧,为下一等说法也。然考分配脉图,却不与六经气机相合。若与六经气机相合,则医家治伤寒方有实据,余甚不解何以不如斯也。再三追索,以为心肺居膈膜上,法天,故配之于寸,以为上者上也,胸喉中事也;脾胃居膈膜下,至脐,法地,故配之于中,中也者,上下之枢机也;肝肾居脐下,法水,故配之于下,以为下者下也,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此是就后天生成之定位言之,理实的确可从,即以仲景六经排之,差错不远。余按后天生成定位,乃是死机,全凭这二五合一,这一团真气,呼吸运用,方是真机。五行充塞二气之中,二气即在五行之内。二气盛,则五行之气即盛;二气衰,则五行之气即衰;二气亡,则五行之气即亡。溯治病之要,望色以有神无神,定气之盛衰;闻声以微厉,判气之盈缩;问病以饮热饮冷,知气之偏盛;切脉以有力无力,知气之虚实。以此推求,万病都是一个气字,以盛、衰两字判之便了,即以一气分为三气,以定上、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