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麻莱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docVIP

  曲麻莱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曲麻莱县基层牧区常见病调查报告 近年来,虽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其它地区而言,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小病撑,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全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牧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发展状况及常见病简要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长江上游,东经98.35'-97.55',是一个以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只有1°C,全年仅一个月的无霜期,平均200天为风沙天气,气候干燥寒冷,呈严重高寒缺氧的典型高原性气候特点,人体自然血氧含量仅是内地血氧含量的30%。植被属高山草甸,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全省乃至全国最为艰苦的县份之一。全县共辖6个乡镇,19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为28966万,其中牧民人口2.8万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还有汉、回、土、撒拉等民族。2009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694.24 元。畜牧业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87.6%。 我县境内主要流行鼠疫、碘缺乏病、布氏菌病、包虫病、肝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等。由于地理位置和生产条件的影响,我县目前主要具有地方性的人畜共患疾病比较严重,它不仅危害着人类健康,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除了碘缺乏病、布氏杆菌病、包虫病、地方性中毒等疾病。肝炎是曲麻莱县最严重的地方病。2009年6月-10月间,我县对全县县乡村三级学校在校生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共体检2000余名多学生,其中有766人不同程度患有肝炎,2002年起,全县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由于我县地广人稀,居住比较偏僻分散,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医务人员只能就近接种疫苗,偏远地区只能配发给各村医,由村医骑摩托完成免疫任务。 二、年龄结构及社会人文 我县属纯牧业县,以牧业经济为基础,全县目前年龄层次为梯形,其中青少年为基础,中青年为主要人群,老年人为辅助人群,通过多方调研,目前我县牧民群众当中重病层次为: 年龄 饮食结构 生活习性 生活规律情况 患病情况 治疗情况 其它 0-5岁 牛羊肉、乳制品 不规律 易患感冒、易患心肌炎 5-15岁 牛羊肉、乳制品 中和 不规律 15-25岁 肉乳食品、垃圾食品 不规律 25-45岁 烟酒肉奶制品 不规律 45-60岁 烟酒肉 较规律 60-70岁 高热量食品、不易消化 规律 70-80岁 粗粮烟酒奶制品 规律 。主要条件JUN HAIBA现将全 目前,全县共有社会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即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站各1所),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全县各行政村均有1座卫生室,乡村两年级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56人,持执业(助理)医师证书有3人,实际开放病床40 张。据最新统计,我县传染病发病率为232.21/10万人,处于地区中等水平。“五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住院分娩率达79.1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74.5%。孕产妇死亡率为33/10万,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人均寿命65岁。 二、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尽管我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对庞大的医疗卫生事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财政拨款的大部分用于支付工资,用于卫生发展的资金较少。 (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及骨干人员缺乏。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各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且人员匮乏。根据最新统计,2009年,我县的村卫生室中,有乡村医38位,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2个。均为经短期培训具有中专水平的人。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乡卫生院所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容乐观。如6家乡镇卫生院中,拥有18名在职干部职工。从职称上看,没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初级职称的5人,占27.7%,无职称的13人,占72.3%。据调查,初、中级职称的人才主要分布在县级医院。从学历上看,乡镇卫生院18位在职职工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 77.8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22.2%。全县19家村卫生室中,老“赤脚医生“或老藏医人员占50%,卫校毕业生占45%,而无大专及以上的执业人员,其他为自学人员或子承父业、短期培训

文档评论(0)

sipin25b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