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下的智能阅读推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互联网+下的智能阅读推广 Smart Read On Internet+ 南京晓庄学院 曹畋 Nanjing XiaozhuangUniversity Cao Tian 摘要:图书馆存放资料的介质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服务于阅读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图书馆作为阅读的中心,方便用户阅读的本质却从来不曾改变过。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图书馆须再一次紧紧围绕自身核心价值进行升级。所以,深入理解互联网+,深入分析图书馆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崭新面孔,利用最新的技术升级目前的阅读推广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字:互联网+,智能,阅读推广 Abstract: the library storage material of the medium has been changing, service in the form of reading is also changing, but the library as a reading of the center, the nature of the users reading has never changed. I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net +, the library must once again focus on its core values to upgrade. Theref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in the Internet + new environment, new faces, the use of the latest technology to upgrade the current reading promotion mode,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Internet +, intelligent, reading promotion 人工智能从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 3.人工智能参与阅读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传统阅读推广的现状与问题 1.阅读推广活动无法取代长期有效的推广形式。虽然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能促进读者阅读的兴趣,但如何把活动变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本身是一项难题,无论从人员配置、经费、绩效来看都很难平衡。 2.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难以考察,活动的真实效果往往容易被表面的场地、场面、人数、场次等表面数据干扰。甚至为了攀比活动规模,通过各种方法摊派参加活动名额的事也是常有的。 3.阅读推广活动虽然也有了网站宣传、微信、微博的参与,但仅仅限于网络的宣传和千人一面的资讯推送。这种形式的网络介入还停留在图书馆+互联网的层次。 4.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能到现场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机会有限,推广覆盖人群占总人群的比例低。有时间的人可能经常参加活动,没时间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机会参加活动。这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势必造成了公益资源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5.现场的阅读推广活动当然不完全是一种秀,其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阅读推广活动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很强,既需要馆领导的宏观把握,又需要每一位参与活动的馆员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而馆员应用自己的这种知识和经验进行的推荐劳动是一种智力性的,这种劳动长期以来被看作只能由有经验的人来完成,是机器不可替代的劳动。[6] 3.2是否存在人工智能 莫耶夫1974年出版的《管理权》一书中提及了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存在这一问题。书中记录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付院长、乌克兰科学院控制论研究所所长、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也是前苏联控制论方面的权威格鲁什科夫的一段讲话,“人工智能完全可能实现,能否制造出和人一样的人工智能更本不能成为一个问题。不但如此,人工智能不但不会低于人类的理智而且将全面的超越人类理智。” 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大家或许不会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其它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和准确为人类发挥着它的作用。2015年,最近一系列旨在测试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 (AI) 系统和人类智商 (IQ) 之间的胜负关系的试验表明,人工智能的智力目前已经达到了岁儿童的水平。 二战中德国使用的英格纳码英格纳码 3.4人工智能参与阅读推广的基本条件 1.“互联网+”战略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因为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没有普遍的实现,那么人工智能也难以通过网络代替人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物联网技术在基于人工智

文档评论(0)

nbzhui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