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谈比喻在诗词中的运用
比喻俗称打比方。比喻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系二者的词叫比喻词。比喻在现代汉语里一般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在诗词中不必纠缠分类,如果要分的话可以分为明喻、暗喻(隐喻)两类。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有“似”、“是”、“成”、“如”一类的喻词。暗喻只能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没有喻词。
例一: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玉笋金莲
例三: 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袁忠民《鹧鸪天·庐山会议五十周年感赋》)
例三中的“书”、“道”是本体,“千秋药”、“一座山”为喻体,“是”、“成”为比喻词。
一、诗词中用比的主要形式
(一)单喻式。单喻式就是用单一的喻体来比况某一本体,喻体和本体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这种比喻多数为一句一喻,或者两句一喻。一句一喻的,往往七言前四字为本体,后三字为喻体(见例一第二联);两句一喻的,也往往上句为本体,下句为喻体。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并非绝对如此。有些比喻句为了突出强调喻体,也常常把喻体提到前面。上述是单喻句的常见形式。此外,单喻还有几种变化的形式,主要讲三点:其一是较喻。较喻是用比较的方式构成的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是差比关系。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较喻有的不言超过或不及,让读者思而得之,心领神会,例如: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把李白与金陵友人之间的友谊,用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进行形象化的比较,却不言谁长谁短,让读者去体会。其二是曲喻。所谓曲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不是直接相比,其间拐了个弯弯。例如:“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李商隐·《日日》)诗中由心绪到丝绪(弯弯)再到游丝。从而用“游丝百尺长”来比喻“心绪浑无事”的思想境界。其三是互喻。所谓互喻,是回环往复的连续设喻。使得甲、乙两物缠绕联系互为本、喻体。这种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间必须有一点或数点相似,这相似点在两者之间架起了桥梁,是互喻的客观基础。例如:“雪似古人人似雪”(苏轼·《江神子》)其中“人”和“雪”互为本喻体。古人和雪之间的相似点:高洁而凛然。作者不特意写雪,也不特意写古人,而是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以揭露社会风气的庸俗,从而表现其握瑾怀玉者的孤独感。在新诗中,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街灯和星星相似点是:晶莹、明亮,从而架起了互喻的桥梁。诗人便运用丰富的想象,以互喻为基础,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美的意境。
(二)博喻式。所谓博喻,即喻体不止一个,而是用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侧面来比况某一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或并列或递进。这种比喻可以细致全面地说明本体的各个特点。例如苏轼的七言古诗《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飞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谪韩侂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勰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6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