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马帅 2012141412064
摘要: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党和干部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然而在如今渐渐的形成了“从群众中来不愿回到群众中去”的歪曲的群众路线。本文从当前的干群关系、官历史、干群之间的平等、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浅谈此现象。
关键词:群众路线 官文化 中国式人际关系 官本位 干群关系 干群之间的平等
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也曾说过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两句话都说明政府、执政者应该重视与民众的关系,古语“得民心者的天下”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古代各个开国之君正是处理好民众关系,知百姓疾苦,赢得民心才能统一山河,近代以来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中国共产党靠着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赶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成立了新中国。建党以后更是明确提出“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旨在更好的了解民意。然而此路线从毛主席于1943年提出走到现在已有些偏折,渐渐的形成了“从群众中来而不到群众中去”的现象。在此我将从当前干群关系、中国官历史、人际关系、平等,浅谈此现象和提出个人观点。
一:当前的干群关系
对干群关系的重视和维护,一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云南昆明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震动全国;而诸如野蛮拆迁、“茶杯门”、“掌掴门”等新闻事件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的紧张状态。而2013年5月发生的‘毕娇事件’、陕西咸阳科协主席一行人下乡调研穿鞋套、安徽看望老人系P图等都反映了干部不愿意下基层到群众中去的现状。反映出当前干群关系表现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紧张。干部与群众之间保持一种有限的合作关系,冲突有时发生,有时矛盾还很尖锐。众多干群关系不和谐事件反映了干部脱离群众,没有践行群众路线。
二、中国官历史:
古代中国人对官位趋之若鹜。京郊的道路上,一边是有人老态龙钟告老还乡去,一边是有人千里迢迢顶风冒雨赶考来。科举热、升官图、迎来送往、仕途八卦等“官场文化”流行千年。宋真宗在《劝学篇》中有如是说法:“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向读书人昭示了做官的好处一千余年历史中,国人争相角逐官位,为权力你争我夺,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官国。自隋朝开创科举制以来,当官就成了芸芸众生的愿望,也因此科举也成为了封建知识分子取得高官厚禄的门路和阶梯。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官”成了一个特殊名词,它是权力的化身,也是特权的象征,做官似乎就意味着拥有一切。一个人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他将不再属于他本身的阶级,除了官僚他将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古代各个朝代是阶级明确的封建国家,“官高于民”这种“官本位”的腐朽思想淡化群众思想。在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官文化是不健康的,朝代的灭亡也正是因为官官相护,作风腐败为了自己利益做官。而在当今中国,大家争先考取公务员正是想着当官,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升官晋爵,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全家富贵,这种不健康的目的也正是造成“从群众来而不到群众中去”歪曲的群众路线。
三、干群之间的不平等
在中国古代社会,平等就是人们世代追求的理想。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带有强烈平等色彩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就明确地把“平等“视为奋斗目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以后的历代农民起义高举的的旗帜也都是要求平等或平均的,如“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迎闯王,不纳粮”等。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是统治者所宣布的平等。然而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没有实现君民或干群之间的平等。在当今公务员制度下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较其他职业都好,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这样觉得,有一个国家公务员的身份,可以给自己带来了社会认可感。在生活中,即使是去办贷款、办信用卡都是优质客户,就连相亲也算得上是“优质对象”。 因为有了这一目标动力,有了这种不平等,越来越多的人会采取“非常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请客、吃饭、送礼、递红包,也已经不在话下。使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人产生了优越感,即将成为公务员的人效仿,长期以往干部不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使干部脱离群众,从群众中来而不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