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岳浩 夏正伟 张腾 郑好 赵蕾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本科2010级1班) 摘要: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则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结合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端粒酶的活性来调节端粒长度,进而控制细胞的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研制端粒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端粒,端粒酶,衰老,永生化,癌变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要结构,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RNA依耐性DNA聚合酶。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对端粒和端粒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其功能是防止染色体发生末端融合和重组。在大多数器官里,端粒DNA是富含鸟苷酸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TTAGGG),四个TTAGGG重复序列折叠成一个G-四倍体。对于端粒酶而言,这是一个惰性底物,这种特性不但为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提供了分子机制,而且更多地影响了端粒的功能。端粒被六种核心蛋白TRF1、TRF2、RAP1、TIN2、TIPP1和POT1组成的复合物所保护,这种复合物称为屏障因子,有助于防止端粒被作为DNA双链缺口加以识别,发生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并进行不恰当的修复[1]。端粒DNA最末端为一3’端单链突出物,称之为G尾。在哺乳类动物细胞里,这种突出物能侵入端粒最近的区域形成一个特别的D环。重要的蛋白通过DNA与蛋白、以及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募集到端粒上。 在缺乏端粒酶延长机制时,由于传统的DNA聚合酶不能复制端粒,故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端粒DNA逐渐丢失。有研究[2]表明,单链端粒的缺失足以生成至少两种早期癌细胞表型。同时,癌细胞通过激活端粒自我平衡程序获得无限或非常大的增殖潜力。细胞培养模型研究显示,复制衰老和端粒耗损有密切的关系,年长者端粒长度较年轻者为短,但体内端粒缩短对人类老化的影响还难以证明,包括端粒功能障碍对年龄相关的病理变化也是如此。 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对抗端粒DNA逐渐丢失的机制。在某些器官,端粒以重组的方式维持端粒长度。在另外一些器官,端粒的长度由端粒酶合成。在某些癌组织中检测不到端粒酶,这些癌细胞使用一种非传统的端粒延长(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方式来维持端粒长度。发现在酵母菌中,删除72个基因可致短端粒,而有80个基因是与野生型酵母菌的长端粒有关的。他们还发现有39个基因对端粒酶缺乏细胞的增殖或端粒长度维持起重要作用,包括参与脱氧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姐妹染色质的黏附,空泡蛋白分类等。 二、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反转录酶,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6]. Prescott等发现酵母的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功能性相互作用的RNA分子,两者都可充当DNA聚合作用的模板,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活性位点.端粒酶除了具有反转录活性外,还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4].小腔游仆虫中有活性的端粒酶复合物的分子质量大约是230 ku,含有一个约66 ku的RNA亚基及两个123 ku和43 ku的蛋白质亚基,大亚基专一性地和端粒DNA底物结合.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序列,从而抵消因细胞分裂而导致的端粒DNA的消耗.最近发现,端粒酶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合成串联重复的TTAGGG序列,为TRF2提供结合位点,防止染色体的末端融合[5]. 端粒酶,其功能是通过将DNA重复序列添加到染色体的3’末端以对抗端粒的持续降解。端粒酶是一种高度特异化核蛋白复合物,为端粒DNA延长提供RNA模板序列[6,7],包括两个基本核心成分,端粒酶逆转录酶或称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和端粒酶RNA(telomeraseRNA,TR),以及几个端粒酶相关辅助蛋白。具有催化活性的TERT蛋白使用TR成分中的短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人类端粒酶RNA成分包括了451个核苷酸,5’端一半折叠入保守的催化核心,组成了模板区域和附近的假结节区域。TR的大小因物种的不同而差异显著,纤毛虫150个核苷酸(nt),脊椎动物556nt,酵母菌超过1500nt。人们应用种系对比分析法为每个物种建立了TR二级结构模式。从纤毛虫、酵母到脊椎类生物,TR结构共享一个模板区域附近相似的假结节结构。研究发现,S.cerevisiae TLC1 RNA核心区域包含了一个保守

文档评论(0)

musouht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