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一中校史概略(1950~199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 校史概略 (1950-1995)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创建于1950年。座落于城内西北隅。育才路北(原桑园旧址),学校占地面积140亩,环境优美宜人。四十五载,沧桑巨变,物换星移,莘莘学子遍布海内外,饮誉全球。为继往开来,开拓前进,特将学校创建以来的沿革,概述如下: 1950年秋,平原省教育厅批准在郓城设立一所省属初级中学,任命邓光耘为校长,邓校长带领教导主任廖一庸、总务主任陈宗典、张瑞亭等于秋后由省城来郓城筹建。经费由省拨发,冬季开始施工,校址在现在一中东半部教学区(即桑园旧址),学校定名为平原省郓城中学,简称“省中”。教师多是由济宁、兖州、东平、郓城等地聘请来的。 1951年暑假开始招生,共招收初中四个班,称为省中一级。 1952年招收初中七个班,是为二级。教师相随增加,有大专毕业分配来的,有从小学教师提拔培训来的。省中由省府拨款,经费充足,学校建设发展较快,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 1953年招收初中四个班,是为三级。 1950年末,郓城县决定在郓城县城隍庙建立一所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今一中西半部住宅区。校长由县长李仲达兼任,唐香亭任付校长,王瑞亭、祝光庭任教导主任。校舍因陋就简,以城隍庙旧房充当办公室和教室,随即招收两个初师班。作为师范学校的通例,学校要供给学生膳食,因当时县里经济困难,两个月后就难乎为继了,于是县政府决定将郓城师范改为郓城县中学,简称“县中”。学生去留听便,结果部分学生去外地报考其他学校,两个班剩下七十余人。 一九五一年暑假,招两个初中班,是为二级。 一九五二年暑假招五个初中班,是为三级。 一九五二年暑假,学校移交菏泽行署直接领导,省中随易名为平原省郓城第一中学,县中易名为平原省郓城第二中学。 一九五二年底,撤销平原省建制,菏泽地区划归山东省,学校随易名为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和山东省郓城第二中学。 一九五三年一中校长邓光耘调出,陈宗典任付校长,暑假招收四个初中班;二中招收五个初中班。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和菏泽行署教育局的决定,将一、二中合并为山东省郓城中学。县长王玉修兼校长,唐香亭、陈宗典任付校长,廖一庸、陈心惠任教导主任。合并后,一中一级的四个班和二中二级的两个班共六个班,为郓城中学一级;一中二级的七个班和二中三级的五个班共十二个班为二级;一中三级的四个班和二中四级的五个班共九个班,为三级。 一九五四年唐香亭、陈宗典调出。招收初中八个班。 一九五五年元月孙日新来校任校长。暑假招收高中两个班、初中九个班,发展为完全中学。是为高中一级,初中五级。 一九五六年,中学教育发展,郓城新建两所中学,定名为山东省郓城第二、第三中学,本校相应更名为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7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绝大多数教职工增加了工资。8月孙日新校长到北京教育学院学习,付校长车仲实、刘洪林主持学校工作。暑假招收高中四个班,为高中二级,招收初中六个班,为初中七级。12月李慰农老师升任郓城县付县长。 一九五七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郓城一中为省重点学校。暑假招收高中两个班为高中三级,招收初中六个班为初中六级。上级为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8月菏泽地委决定学校党支部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体制,随派吕文序来校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一九五八年,开展整风反右运动,尔后又进行整风补课、反右斗争扩大化,十多名教职员被错划为右派,遭到灾难性的打击。暑假招收高中十个班,其中两个二年制班,是为高中四级;初中招收四个班,是为初中八级。 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五年,共招高中38个班,初中24个班。 一九六零年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一九六一年传达了“烟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以教学为主,纠正自1958年以来,学校劳动过多,乱拉教师、学生,乱删教材,随便停课等混乱现象。 一九六二年刘连生任付校长。 一九六五年,吕文序调出,刘连生主持学校工作,侯玉奎、李广坦任付校长。 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年“文革”初期,组织红卫兵大串联,开展“四大”,停课闹革命,学校行政机构瘫痪。 一九六八——一九七。年,招收高中16个班,改为二年制,初中停招。学校成立革委会,取消校长制。 一九七零年三月,县革委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成立郓城一中革委党的核心小组,调来王文俊任组长,王广和任副组长,杨遵修、侯先礼任成员。王文俊兼任校革委主任,王广和、杨遵修、侯先礼任副主任。 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招收高中32个班。初中招收12个班(初中从1973年恢复招生),招生由贫下中农推荐。 一九七四年学校大搞开门办学,大办工厂农场。 一九七五年撤销革委会,恢复校委会、书记、校长、教导处、总务处机构。宋光祥任党支部书记,祝玉光任校长,杨遵修、梁桂先任付校长。 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获得新生。 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