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发源地 长度 注入的海洋 流经的省市(区) 流经主要的地形区 主要的支流 上中下游的划分 (二)、长江的开发利用 有人说长江是“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请说明。 6600米 6200米 3500千米 读图说明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在哪个河段?为什么?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其中自源头至宜宾,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长江上游段落差达6000米以上,占长江总落差90%) (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 1、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水能开发就是在干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和水电站, 长江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40%,开发利用约占全国一半。长江的水能蕰藏量仅次于刚果河、亚马孙河。 成因:①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②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至宜宾段(金沙江段)和三峡段 (但水能利用率低) 二滩 龚嘴 安康 五强溪 丹江口 三峡 葛洲坝 隔河岩 长江的主要的水电站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①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模式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气候:降水量多而均匀, 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航运条件好 人文条件 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运输需求量大 航运价值大 ②长江航运的条件 含沙量小、冰期短或无 2、长江航运价值(黄金水道) 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称誉? ②长江航运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处湿润地区,流域降水量大,流量大;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流速较慢,江阔水深; ③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④通航里程长; ⑤长江流域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⑥长江与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既沟通东西、又联系南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所以,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 (三)长江的水患(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思考: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原因 自然原因:①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降水量大而集中,水量大;②中下游地势低平;?荆江河段特别弯曲;④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一方面使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湖泊淤塞,使河流泄洪能力减弱,湖泊调蓄功能下降;②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下降。 长江洪水特点: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 黄河对长江的呼唤 2、治理长江水患的措施 a、工程措施 加固堤防 疏通河道 修建水库,建设三峡工程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裁弯取直) b、生态措施 营造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 封山育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治理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长江三峡工程,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发电量的6倍。 三峡工程的效益 三大主要的效益:防洪、发电、航运 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效益 三峡工程防洪效益: 控制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 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缓解对沿江大城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减少分洪造成的损失。 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作用。 河床抬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或调蓄水源的能力减弱(占用河漫滩,围湖造田) 61000 52000 43000 34000 25000 16000 7000 6月 长江某水站的水文资料 8月 9月 1998年流量 1998年水位 历史最大流量 历史最高水位 水位 25 28 31 34 34 37 流量 (立方米/秒) 7月 (米) “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但是经济发展使流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读下图可知,该时段内长江流量小、水位高;流量未达历史最高,而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其原因是什么?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 平方千米 (1957年) 22% (1957年)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 平方千米 (1986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