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验.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血液的一般检验 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test of white blood cell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边缘池 分裂能力 失去分裂 成熟 1个 8-32个 进入组织(tissue)、 体液(body fluid)、渗出液(exudate)中发挥其防御功能。约1~2天消失。 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一部分也可从唾液、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循环池和边缘池均在外周血中,正常情况下,二者几乎各占一半,或以互换,处于动态平衡中。 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这些细胞可合成DNA,均具有分裂能力。 成熟池:包括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粒细胞自晚幼粒开始失去分裂能力,逐渐发育成熟。 贮备池:包括部分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成熟后即贮存于骨髓中,可在骨髓贮备池中停留3—5d,其数量约为外周血的5—20倍。(也就是说贮备池中的粒细胞只有1/20释放入血,其余仍留在贮备池内不断补充损耗)。贮备池中的粒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但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液。 循环池:那么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是否全部进入血循环呢?并不是,而是有一半游离运行于血液中而构成循环池,这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所反映的白细胞值。因此白细胞计数仅反映循环内粒细胞的多少。另一半粘附于微血管壁构成边缘池。 边缘池:因微静脉边缘血流较慢,进入外周血的半数粒细胞粘附于血管壁构成边缘池。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从而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呈较大幅度甚至成倍的波动,这一点在分析白细胞计数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进入血液的粒细胞约平均停留10h后,即逸出血管壁而进入组织内或体腔中,以行使其防御功能1—2d,一般不再返回血管。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一部分也可从唾液腺、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 了解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变化,它有什么作用呢? 它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①暂时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严寒或暴热刺激后,其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边缘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所致。 ②持续性白细胞增高:见于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常伴坏死、继发感染),其白细胞增多是有关趋化因子吸引贮备池粒细胞入血所致;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的白细胞增高则与核分裂池增大及细胞周期延长、血中运转时间延长有关。 ③暂时性白细胞减低:见于伤寒感染时,由于内毒素的作用使贴壁的边缘池粒细胞增多,或可能与细胞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入血有关。 ④持续性白细胞减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由于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所致; 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患者则因粒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白细胞减少所致。 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粘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吸引中性粒细胞趋化的物质有C3a、C5a、C567、细菌释放的代谢产物、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物、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等。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后释放的蛋白酶等。当病原菌感染时,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物质的作用下,以手镜形移动方式趋向炎性病灶区。与病原菌接触后,中性粒细胞的胞膜向内陷入,病原菌被逐渐陷进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粒细胞胞浆中的溶酶体颗粒接触后相互融合,溶酶体所释放的蛋白分解酶等,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此外,化脓性细菌入侵时,产生的内毒素还可刺激骨髓中的基质细胞等产生CSF,以促进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产生更多的中性粒细胞。这有助于解释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正常情况下,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Nst)占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Nsg)占50%--70%,其中2叶核细胞为10%--30%,3叶核为40%--50%,4叶核为10%--20%,5叶核不到5%。如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绝对值>7×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 1)生理性

文档评论(0)

daomou_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