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广西民间舞蹈地域性特征
【摘 要】 文章通过介绍祭祀舞蹈、民俗舞蹈、节令舞蹈的内涵、特征,阐释了广西民间舞蹈承载着生活习惯、习俗信仰、精神思想、历史传统等;同时,舞蹈风貌随频繁的民族交融、人口迁徙与历史发展而演进,并在地域、民族之间互相影响,由此形成了广西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多元性地域特点。
【关键词】 广西;民间舞蹈;地域性;特征
广西地区位于中国南部边疆,传统文化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千百年来,由于民族众多,审美观念、文化意识等差异很大,民族分布、人口流向、地理环境以至气候、交通、生产与生活方式均有不可忽视的诸多关联。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在民俗活动和风俗仪式传承的舞蹈中,原生态承载着生活习惯、习俗信仰、精神思想、历史传统等。由此形成了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多元性特点。舞蹈形态、服饰道具、人文个性、视觉语言,无不呈现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从分类上看,主要传统舞有:祭祀舞蹈、民俗舞蹈、节令舞蹈等。从整体上看,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彰显出一种色彩纷呈、兼收并蓄而又自成格局的气度。
一、祭祀舞蹈
“祭神鬼、重佛祀”仪式的民间舞。因场合、程序和功能的特殊性,一般是师公或者巫师言传身教,原原本本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套路教授给本族子弟,并固定在某种约定俗成的民族宗教仪式中表演。其种类,民族不同,特征不同。如:汉族“跳岭头”、壮族“师公舞”、仡佬族“牛筋舞”等。广西富川瑶族凤溪瑶寨“芦笙长鼓舞”,集芦笙、小锣、长鼓和呼号为一体,恢宏大气,场面热烈,是为古朴高雅的祭祀舞蹈,于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表演。毛南族“跳神”,祈求神灵保佑,解脱疾苦,每年都要向神许愿,还愿;请道教徒设坛礼拜的傩舞、还傩愿属于道教。傩愿法式程序:(1)求神降雨:开坛、刑荆、迎驾迎伏、束坛;(2)抗灾保丰收:迎神驾、迎伏义娘爷、安营扎寨迎五狱、打开山、打先锋、打土地、琴童戏猪、请戏、送驾;(3)祛除病魔;(4)祭祖先,每一次法式就换一次道具,转圈拿朝、师刀、吹牛角、换排带、舞战旗,其中夹有“挽诀”,气势磅礴,转圈时,手挽师刀、排带牛角、时高时低令人眼花缭乱。步伐像戏剧里的生角台步,勾脚还方步、圆场步,法式进行时类似戏剧武打场景,舞剑、舞神棍、翻跟头,地上画出城池的图形,场地五方挂灯、锣鼓齐鸣,围观者呐喊助威,粗犷豪爽的唱跳笑中,气氛热闹高潮,浓厚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色彩,民间传说,小调曲艺都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还有摆手舞、仗鼓舞,神秘的麻舞、祭猪、靠灯,丧事葬俗活动中普遍流行的跳丧,“父母死丧,鼓以道哀,其众必跳,其跳必狂”。“跳丧”的某些舞蹈动作,保有一些古老的图腾崇拜的遗绪。在不多见的徒手舞蹈中,“跳丧”尤以其动作的连续性,结构的规律性及舞者的曲、颤、悠、靠、转艺术风貌受到青睐。
二、民俗舞蹈
此类舞蹈涵括着本民族的民俗民风文化之载体,显现出庄重豪爽、敦厚深沉的性格。如:侗族“多耶”、苗族“芦笙踩堂舞”、瑶族“铜鼓舞”等。
侗族“多耶”往往以身体的运动线条到舞蹈队形的聚散张弛,展现流畅飘逸之美。民间舞蹈更多地吸收了人们的智慧与再创造精神,充满技巧而又讲究锦上添花。这一区域的其他民间舞蹈大都小巧精致、玲珑剔透,给人以清丽舒畅的感受。近泽而渔,精耕细作的劳动生活培养侗族人民的审美习性。
苗族“芦笙踩堂舞”朴实中见浪漫,粗犷中见细腻,既展示桂文化的历史风韵,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节奏明朗、动作柔韧及较浓郁的戏曲味,给人鲜活生动的印象。颇为典型的舞蹈姿态――含胸下沉、马步吸腿跳、身体随膝的颤动而扭摆和以手臂大三节带小三节的律动。这是长期自然生产与生活感受的提炼,是生命的感觉形成的缩影,特定山地环境的“人工选择”,形成了这一地域性山民的体态特征,与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共起作用,奠定了广西苗族区域的舞蹈风格,宛若高山幽谷形态万千的景观和奇花异草,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艺术中充分感受这里的灵智落在踏实的土地上生发出来的火炽蓬勃、沉稳憨健的山民的神彩。
三、节令舞蹈
节令舞蹈各民族节日时表演的舞蹈。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态、民族精神、心理素质、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因此它对每个民族成员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传统节日一般在年尾或年头春季较清闲的时间,是年轻人重要的社交场合。民间舞蹈是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传统节日和民间舞蹈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农闲时期,人们尽情欢乐,起到春耕大忙前的生理和心理调节作用,又正是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时机,舞蹈起到娱神、媚神、通神的作用,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构成因素,具有民族特征的精神生活之所需。舞蹈是其主导、核心和内容,民族传统节日是民间舞蹈的依托,随着民族传统节日内涵的演化,民间舞蹈“自觉自由”的精神形象,无限的创造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