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乔熙 专心致志做晋菜
开业才一年的晋阳双来饭庄广渠门白桥大街店,32岁的店长乔熙是一位在店里工作了14年的“年轻的老师傅”。从学徒到店长,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山西小伙儿扎根传统美食?在他看来,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受到新老顾客的眷顾的秘诀正是在于“专心”。
不断改良的山西风味
“来咱们山西馆子,主要是吃面还有一些特色菜。比如过油肉、香酥鸭、还有烤羊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上的菜,比如晋南的凉粉儿,都很地道。”谈起自家的特色菜,乔熙滔滔不绝。
在这个精心装修的新店内,抬眼可见的朱红的雕漆窗棂、古朴的砖雕影壁、木雕花藻井,凸显出浓郁的三晋大院风格,店内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450多人同时就餐,大气雍容,是举办婚宴、寿宴的好去处。通透到底、明厨明档的面点操作间,更是凸显了山西面食为王的地方特色。
乔熙说,山西的美食有南、北、中三路,比如面食来说晋南那边主要是白面为主,到晋中杂粮多一些,到雁北地区就是莜面更多一些。比如,山西各地的刀削面有着不同的风格。“大体上说太原地区和大同、雁北地区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太原这边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片儿刀,削出来都是柳叶形的面条;大同的面卤味道比较浓郁,重油重色;太原这边的面卤要清淡一些。”他说,我们晋阳双来饭庄的做法是太原这一路的,到北京开新店后,适应北京人的多元口味也有一些改良。现在除了传统刀削面,还有一些颇有特色的牛肉面、酸菜面、排骨面、鸡腿面等都卖得不错。
在北京,大家对山西的印象是面食特色,其实晋菜也很丰富。一些山西风味的老字号有晋阳饭庄等,有一批钟爱晋菜的老顾客。我们馆子开张以来,一直“以面带菜”多元化,现在随着大家健康理念的增加,一些特色杂粮视频比如荞面??、莜面栲栳栳等,越来越受欢迎。
在传统的山西菜肴中,乔熙推荐了三道“镇店招牌”菜肴:过油肉、香酥鸭,还有凉菜“表里山河”。其中,香酥鸭这道菜是晋阳双来饭庄从山西迁到北京以后,一下就卖开了,之所以特别火还得益于制作方法的改良。他说,原来是香酥鸭是把鸭子卤出来再油炸。改良后,鸭子先腌好,然后蒸4个多小时,而不去卤。蒸得酥烂了以后再进锅炸,这样口感比煮出来的酥,而且鸭子金黄色的样子也很好看,自然受食客青睐。
他还特别推荐了凉菜“表里山河”。这是我们老总在大同吃过一道菜叫做“风生水起”后受到的启发。我们在传统的蔬菜拌莜面基础上,从山西土特产中汲取的灵感,选莜面、蔬菜有紫甘蓝丝、胡萝卜丝、青笋丝、香菜,垫底的是海蜇头,白萝卜丝等几种蔬菜,配我们自制的酱汁。这道凉菜颜色丰富,健康营养,而且特别爽口。
现在饭庄不仅有山西菜,加上北京菜、粤菜、淮扬菜,也在不断的改良当中。简单到莜面这种最基础的面食,都经过了精心的揣摩。“莜面是莜麦,炒出香气以后磨粉。传统的莜面是家里面搓成莜面条,而现在我们做的莜面是先上笼蒸再切成条,口感有很大改观。”乔熙说。
此外,山西菜重油重色,根据客人的反映一直在往清淡了改良。比如过油肉,在山西,配料是黄瓜片和玉兰片。到北京以后,我们换成蒜薹、紫葱头、木耳和玉兰片。
在菜品改良创新之外,饭庄也很注重食材的选用,对菜肴的品质进行保障。“我们的面、醋都是从山西运过来的,还有几样副食蔬菜是专供的。比如最近四五年,一直选用北京延庆有名的‘柳沟豆腐’,而且一定要是龙银花大姐家的。每天早上我们给她报货,第二天就能送过来了。”
乔熙介绍,萝卜全用的是天津的沙窝萝卜,大葱用的山东章丘大葱。四粒花生、铁棍山药等也都是专门产地的。
在乔熙看来,如今的餐饮菜式花样越来越多,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但无论做什么菜,食材首先要好。此外,调料也需要原汁原味、货真价实,不乱用香精等调味料,饭馆才能长久的受到百姓的欢迎。
从学徒到店长:十四年如一日
乔熙出生在山西南部的运城。从17岁开始就在双来的太原店了,如今已经呆了十几年。晋阳双来饭庄2002年在北京开店,我是从太原的店调过来的,当时我19岁。记得当时我跟着师傅一起来的,心里特别高兴。
这十多年辛勤的工作,乔熙不仅从青涩的学徒蜕变为一名沉稳老道的店长。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山西的菜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热爱。“我一开始学徒是面点,也干过配菜、冷拼等,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厨师无论是面点、凉菜还是热菜,都要全面接触。”
说起小时候对山西面食的印象,乔熙特别实在地说“真是印象不深”。“我们家是山西运城绛县的,因为我们那边是小麦主产区,小的时候我都没吃过杂粮。在我记忆中,吃手擀面、刀削面、白面做的饼特别多。很少吃到荞面、剔尖儿这些面食。后来到太原干餐饮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面食品种。”
到了北京以后,乔熙对山西菜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不断挑战自己。“在山西的时候,一直学山西地方菜。毕竟北京的圈子更大。北京南方、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