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应力(免费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一、土中一点的应力 1、正应力与剪应力 (1)正应力:与作用面垂直作用的力,用σx、 σy、 σz表示,下标代表力的作用方向。 压力符号为正,拉力符号为负。 (2)剪应力:与作用面平行作用的力,用τxy、 τ yz、 τ zx表示,第一个下标代表力作用面的法线方向,第二个下标代表力的作用方向。 (3)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最大主应力用σ1表示,最小主应力用σ3表示 二、土中的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 1、土的自重应力 由土体重力引起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一般是自土体形成之日起就产生于土中。 2、土的附加应力 除原土层自重外,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土中应力。 *第二节 土中自重应力 一、均质土中的自重应力 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任一竖直切面均是对称面,切面上都不存在切应力。因此,在深度z处平面上,土体因自身重力产生的竖向应力σcz(称竖向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上土柱的重力G。在深度z处土的自重应力为: 二、成层土中的自重应力 地基土通常为成层土。当地基为成层土体时,设各土层的厚度为hi,重度为γi,则在深度z处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公式为: 三、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一)自重应力计算 当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的自重应力时,应根据土的性质确定是否需要考虑水的浮力作用。 1、水下的砂性土是应该考虑浮力作用的。 2、水下的粘性土则视其物理状态而定: (1)若液性指数IL> 1,则土处于流动状态,土颗粒之间存在着大量自由水,可认为土体受到水浮力作用; (2)若IL≤0,则土处于固体状态,土中自由水受到土颗粒间结合水膜的阻碍不能传递静水压力,故认为土体不受水的浮力作用; (3)若0<IL<1,土处于塑性状态,土颗粒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就较难肯定,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均按土体受到水浮力作用来考虑。 若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则水下部分土的重度按有效重度γ′计算,在不透水层中用饱和重度计算,其计算方法同成层土体情况。 (三)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1、地下水位下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原水位以下土中自重应力增加,其后果地面过度沉陷。 2、地下水位上升 人工抬高蓄水水位或大量水渗入地下,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使升高后水位以下土中自重应力减小,会引发湿陷性黄土产生塌陷。 *第三节 基底压力(接触应力) 一、 基底的接触压力 基础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应力。 2、刚性基础(如箱形基础等) 在外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基本保持平面,即基础各点的沉降几乎是相同的,但基础底面的地基反力分布则不同于上部荷载的分布情况。刚性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开始的地基反力呈马鞍形分布;荷载较大时,边缘地基土产生塑性变形,边缘地基反力不再增加,使地基反力重新分布而呈抛物线分布,若外荷载继续增大,则地基反力会继续发展呈钟形分布。 式中: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KN); A-基础底面积(m2),对于矩形基础 A=bl , 对于条形基础,为简化计算,取l =1m,A=b; G-基础及回填土自重(KN), d-基础平均埋置深度(m),对于内墙或内柱下基础,从室内地坪算起;对于外墙或外柱下基础,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平均高度算起。 2、偏心受压基础 3、 e>l/6 *对于条形基础 因为偏心一侧在基础宽度一侧,因此 二、基底附加压力 基础通常是埋置在天然地面下一定深度的。由于天然土层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成,故只有超出基底处原有自重应力的那部分应力才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使地基产生附加变形的基底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p0。因此,基底附加压力是上部结构和基础传到基底的地基反力与基底处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之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 p -基底地基反力,又称基底总压力; σch -基底处自重应力; γm-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 重度;地下位以下的土层用有效重度计算; 三、桥台填土引起的附加应力 Boussinesq 解的应用 1、多个集中力作用-叠加 2、矩形面积任意点下 采用叠加法 (1)制造角点,使所求点为所有矩形的公共角点。 (2)通过叠加使荷载作用面积不变。 (三)矩形面积上竖向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 采用叠加法 (1)制造角点,使所求点为所有矩形的公共角点。 (2)通过叠加使荷载作用面积不变。 (3)梯形荷载等于矩形荷载与三角形荷载之和。 (四)圆形面积上竖向均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