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管狭窄 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最常见,其次为颈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最少见。椎管狭窄首先见于1900年Sachs和Fraenkel描述采用两节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报道,颈椎管狭窄是后来逐渐认识到的概念。Arnold等于1976年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椎管狭窄系患者出生前或生后椎弓发育障碍造成的椎管狭窄,以仅限于椎弓发育障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最常见,亦称特发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脊柱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颈4~6节段最多见,发病缓慢。 病因
  根据病因将颈椎管狭窄症分为四类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医源性颈椎管狭窄; 4、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结核,肿瘤和创伤等所致的颈椎管狭窄。 
表现
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以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障碍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大小便障碍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体征
  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躯干及四肢常有感觉障碍,但不很规则,躯干可以两侧不在一个平面,也可能有一段区域的感觉减退,而腰以下正常,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如位置觉,振动觉仍存在,肛门反射常存在,腱反射多明显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单侧或双侧阳性,这是颈6以上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下肢肌肉痉挛侧可出现Babinski征阳性,髌,踝阵挛阳性,四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出现较早,且范围较广泛,尤其是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因病变基础为多节段之故,因而颈脊髓一旦受累,往往为多节段,但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 诊断方法
  解剖学和影像学上的颈椎管狭窄,并非一定属于临床上的颈椎管狭窄,只有当其狭窄的管腔与其内容不相适应,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时,方可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研究表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之所以出现临床症状,通常的原因是合并有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管狭窄症可合并各种颈椎伤病,故颈椎管狭窄无论是发育性还是退变性的,都可能是与一种和几种颈椎伤病共存的病理变化。当具有这种病理解剖基础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常由某一其他病因所诱发。如果病因是颈椎间盘退变和继发性椎间关节退变而压迫颈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临床症状,则为颈椎病。也即颈椎病是同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或/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共存的。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都可能同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共存。应明确:(1)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的管腔狭窄可确定为颈椎管狭窄;(2)只有当狭窄的颈椎管腔与其内容物不相适应、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时,方可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3)椎间孔狭窄亦属于椎管狭窄的范畴,临床表现以根性症状为主;(4)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病并存时,诊断上应同时列出。对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查体和影像学检查,通常不难。 
  病史 患者多为中老年,发病慢,逐渐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受压症状。往往从下肢开始,双脚有踩棉花的感觉、躯干部“束带感”。 
  体征 查体见患者有痉挛步态,行走缓慢,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重者出现髌、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 
  X线平片 目前公认的诊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方法主要有两种:(1)Murone法,即利用颈椎标准侧位X线平片测量椎体后缘中点与椎板、棘突结合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即椎管矢状径,小于12mm为发育狭窄,小于10mm为绝对狭窄。此径又称发育径,因C2~7的所有径线中,此径最小,它更能表明椎管的发育状况;(2)比值法,即利用椎管矢状中径和相应的椎体矢状中径之比值,3节以上的比值均小于0.75者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侧位片显示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发性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关节突增生等。 
  CT扫描 发育性颈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