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京侗族三月三情人节,寻找“情妹妹”?
关于“三月三”报京侗家的两个古老传说
??
一个传说表明,“三月三”是播种节:
?传说很早以前,报京这支侗族住在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一丘大田,田角长着一棵很大的桐子树,每年三月三前后这棵桐树就开花。桐树开花时下谷种,秧就出得齐,苗就长得壮。所以,当时寨上选定桐树开花那天为全寨播种节,编歌唱道:
“乖人莫听奸人哄,桐树开花就下种。桐树开花时令到,误了季节两手空。”
?可是有一年,到了三月,这棵桐树却未开花,大家以为时令未到,照常吹芦笙、唱歌。直到端午节涨龙船水,清水江上游冲来了别处农家插剩下的秧苗,众人才大吃一惊,急忙去看那棵桐树,发现树根被贪玩的后生割去一圈皮。那年颗粒无收,大家才逃荒到报京来。
来到报京后,吸取教训,定“三月三”为播种节。“寨老”和“活路头”一致同意立下寨规:在“三月三”吹芦笙,唱山歌,走亲会友,未婚男女邀伴玩山,大家兴高采烈地贺乐三、五天之后,就把芦笙收起来,全力搞生产,直到秋后农闲时,再来吹芦笙,唱山歌。有歌证明:
?“三月三,活路要做花要攀;勤做活路生活好,攀花做玩在农闲。”
?报京“三月三”的另一种说法是,又称“楼那义节”。侗语“楼那义”是“找男朋友”的意思。关于它的来历,有一段凄美的民间传说:
?从前,美丽灵巧的侗家姑娘良英,爱上了寨上勤劳朴实的穷后生桥生。良英的父母嫌贫爱富,硬把女儿许配给财主的儿子,逼良英三月四日出嫁。然而爱情专一的良英,不承认父母包办的婚姻,对桥生忠贞不渝。三月初三这天,良英打早下田捞得了半笆篓鱼虾,进菜园打得了半蓝子葱蒜,约心上人桥生在寨脚潭边古老的莫嘎树下相会,把盛着鱼虾的笆篓和装有葱蒜的竹篮送给桥生,表示今生今世此情不渝。不料被财主发现。那财主便指责良英不遵父命,违抗婚约,辱骂桥生犯了寨规,坏了族风,喊来打手,毒打桥生和良英。这对情人悲忿至极,各自脱下布鞋一只,在莫嘎树上印了一对深深的鞋印,双双携手跳崖,投入深潭殉情。人虽然死了,但他们那种反抗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由的精神品德,却象那对鞋印一样永世长存。青年男女为了怀念桥生与良英,每年“三月三”都要吹着芦笙来到莫嘎树下瞻仰这对恋人的鞋印。为纪念桥生和良英,报京侗寨未婚后生在“三月三”这天都要到这潭边来向心爱的情妹讨笆篓,讨葱蒜,互相定情,共表倾心,而“三月三”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报京侗族的“情人节”。等侗族姑娘们都已经洗好葱结好队,你就可以去相中意人了,只要相中了谁,你就赶紧去抢篮子,不然将被别的小伙子抢走了,你可别后悔咯。
情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称谓,情人节,一个使人纠结的日子,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国内外有约定俗成的情人节,中国的“七夕”、外国的“2月14日”?,不少中华民族也有传统的情人节:所知的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就是不同区域苗族的情人节,他们大多以吃“姊妹饭”为载体,青年男女在这一天,以“姊妹饭”为话题,演绎了多少爱情故事……农历的“三月三”,是中华各民族大都要过的节日,因为据说是侗族的情人节,就令我向往了许多年……
直到今年的这一天,应摄友钟先生光明兄的邀约,驱车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侗寨,寻找“情妹妹”,感受侗族情人节……
?
00、上午11:40我们才赶到报京侗寨,虽然飘着毛毛细雨,却挡不住人们的激情,从房屋瓦间看过去,新落成的报京旅游汽车站站场内,已经拉开了节庆的序幕:就是地方的节庆,也需要地方的组织。
?
01、我们迫不及待踩着泥泞的街路走向开幕式现场,街边的小景吸引了我,拍下了正在吃东西的侗家妇女与孩子,那份恬静是令人羡慕的:虽然条件不是很好,却是那么的富有生活气息。
?
02、你看那穿着节日盛装的侗族妇女牵住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专注和认真,生怕孩子摔倒,就忘记了前面的热闹。
?
03、来到小广场上,我没有倾身于前台,虽然那里是拍照的传统机位,却想找到与众不同,抬头看见木楼上观看节目的群体,按下了快门。
?
04、为了显示地方的认真组织,还是拍了一张场景。
?
?
05、报京侗族盛装游行开始了,我拍了一组片片,只把这一张发在这里,是因为有一个“讨葱队”的引导牌,因为“讨葱”是侗族“求爱”的习俗,是侗族“情人节”的程序……后面可能还会有他们的故事。
?
06、看这侗族服饰肃穆中难掩富贵。
?
07、他们走向传统的踩鼓地方,一个叫“大寨”的村落。
?
08、眼帘所至就是“大寨”:木楼青瓦给人一幅乡村画卷、一股强烈的原生态气息扑面而来。
?
09、穿着盛装的侗族群众走过寨门。
?
10、过节的侗族群众走进寨子。
?
11、寨子里的妇孺站在房前路边观看这热闹的场面。
?
12、远道而来的好摄之徒们先到上了木楼,夹杂在群众间占领有利地势准备拍照。
?
13、老人们已经不是在人群中风风火火观稀奇的年龄,他们在木楼上看着一年一度的热闹。
?
14、这是等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