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时读诗面上混,学成方始悟诗魂。
一朝意境融入情,刹那明了顿悟生。
为图诗韵反复求,低吟浅唱辗转成。
如今细品诗中境,方知古人意境深。
请根据上面这首诗的意思,以“我心中的一首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一首诗,一辈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小时候最爱背诗,那悠扬的韵律常常让我如痴如醉。诗从口出,就像一条涓涓细流浸涸的心田,我衷情于吟咏他们,尽管我搞不清那繁杂的文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背的最熟的要数孟郊的《游子吟》每每这时,母亲总会微笑着看着我,以一种很享受的神态听我背完,然后轻轻的给我一个拥抱。
第一次离开母亲是在六岁的时候,倔强的我一定要和远道而来的叔叔到千里之外的大都市去看一看。百般劝说下我还是不肯屈从。无奈母亲只好为我准备行装。昏黄的灯光中母亲忙碌的穿梭着,把一件件衣服折好,抚平。然后坐在床边告诉我不要乱吃东西,别莽莽撞撞摔了跤……说着说着,眼中景晶莹起来。年幼的我伸手去擦拭母亲脸颊上的泪水,不知怎地“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句突然在脑海中闪现,诗和我的灵魂第一次有了奇妙的契合,那些曾经机械而苍白的文字刹那间有了神韵,我似乎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岁月的洪水就这样义无反顾的向前奔流,我想伸手去抓住它的尾巴,握在水中的却全都是缥缈。母亲的额头上已现出浅浅的皱纹,曾经流泉般的青丝也零星的出现了几根白发。原本身体就很虚弱的她如今更多病了。然而每次我离她远行时,她依旧忙碌不停,叮咛不断,在她眼中,我永远是个张不大的孩子,经不起这个纷杂世界的风雨袭击。爸爸出差了,我们一同不幸发了烧,39℃的她还在咬着牙给39℃的我做饭;我要去爬山,她舍了命也要陪我爬到山顶,结果回家后就一直狂吐不止……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既温暖而又难过,母亲对我的爱,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孟效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现如今的我再次读到这句诗的时候,再也不是当初的不谙世事了,而是感慨万千。
读诗,读母亲,读生活,而今才发现古人的意境之深。才明白那些华美的词句不是简简单单词藻的堆砌,而是用情写成,倾注了无尽的心血,是读透人生后总结出的精华。哪怕经过时间的磨砺依旧不减其色仍能引起发人深省的共鸣。
一首诗,一辈子……
求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题记
上面这首小令,是我最早接触的诗,按严格意义讲,它不上一首诗,但给我的人生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十四个字非常简单,大约刚上小学时我便能熟记于心了。那时候,妈妈告诉我,凡事应该知足,不要羡慕人家的衣着打扮,不要攀比财富,不要嫉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只要知足长乐就好。渐渐的,就形成了我不拘小节,不慕行的性格,但也养成了我不求上进的习惯。童年生活总体上平稳快乐,虽然成绩不尽人意,但也总能“知足常乐”,不去计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使我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又多了一层含义。从书中,我结识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结识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结识了“三尺微命”的“一介书生”的王勃,结识了空怀报国之情的辛弃疾和陆游,还结识了“种豆南山下”,闲然自居的陶渊明,是他们,教导我不求金钱名利,不求佞言媚俗。我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做人就做一个好人,绝不左右逢源以求进阶。正如范仲淹所言:“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时光在流逝,可墨迹不会随时光飞逝而褪色,直到有一天,我再次翻到了这块“知足常乐”的牌匾时,我似乎又得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李白,范仲淹不求位显功高,求的是享受人生快乐境界;陶渊明不求羁绊官场,求得是闲适自得的快乐;辛弃疾,陆游不求立功沙场,的身后名,求的是国家统一,天下安定啊!“人到无求,品自高”,他们并不是无求,而是放弃小求而追寻人生的大求啊。
我似乎明白这块牌匾上的含义了,尘封了泥土和历史的墨迹,一次次的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一次次的升华了我的灵魂。我要将它重新装裱以下,让后人铭记,也让后人慢慢领会这十四个字: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心中的一首诗
还记得小时候姥爷骑车带着我,姥爷背一句唐诗,我跟着学一句的情景,也还记得唐诗宋词在这十几年中无时无刻不再我耳边萦绕,静下心来静静体会,一些诗词或者忘记了作者或者忘记了题目,他们就像匆匆的过客,只留下一杯残影。但有一首诗我想我是不会忘记的。我想,它会让我终身受益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我平生学过的第一首诗,是老爷用他标准的胶东话将它深埋于我心底的。起初我这把它当成顺口溜,但随着我知识的增长,我开始了解了三国,开始知道了晋国,开始认识了曹植,了解了他的兄弟,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