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 9.1 引 言 工艺集成 前面第二~八章分别介绍了氧化、扩散/离子注入、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以及化学机械抛光,这些都是单项工艺,这些单项工艺的组合称为工艺集成。 不同的工艺集成形成了不同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硅片制造厂的分区 硅片制造厂分成6个独立的生产区:扩散(包括 氧化、热掺杂等高温工艺)、光刻、刻蚀、薄膜(包括APCVD、 LPCVD、 PECVD、溅射 等)、离子注入和抛光(CMP)。 CMOS简要工艺流程 CMOS简要工艺流程(续) CMOS简要工艺流程(续) 9.2 先进的0.18μm CMOS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1. 双阱工艺 2. 浅槽隔离工艺 3. 多晶硅栅结构工艺 4. 轻掺杂漏(LDD)工艺 5. 侧墙形成工艺 6. 源/漏(S/D)注入工艺 7. 接触形成工艺 8. 局部互连工艺 9. 通孔1和金属塞1的形成 10. 金属1互连的形成 11. 通孔2和金属塞2的形成 12. 金属2互连的形成 13. 制作金属3直到制作压点及合金 14. 参数测试 1. 双阱工艺 N阱的形成步骤 1. 外延生长:φ8英寸、P-外延/P+衬底、外延层厚 度约5.0μm、片厚约2.0mm 2. 薄氧氧化:厚度150? 作用 ①表面保护以免沾污②减小注入损伤③有助于减轻注入沟道效应 3. 第一次光刻:光刻N阱注入区,不去胶,光刻胶阻挡注入。 4. N阱磷注入(连续三次):①倒掺杂注入以减小CMOS器件的闭锁效应,能量高200KEV、结深1.0μm左右②中等能量注入以保证源漏击穿电压③小剂量注入以调整阈值电压。 5. 退火 作用①杂质再分布②修复注入损伤③注入杂质电激活 P阱的形成步骤 1. 第二次光刻(用N阱的反版):光刻P阱注入区,不去胶。 2. P阱硼注入(连续三次) :①倒掺杂注入以减小CMOS器件的闭锁效应,结深1.0μm左右②中等能量注入以保证源漏击穿电压③小剂量注入以调整阈值电压。 3. 退火 作用同“N阱的形成”。 形成N阱和P阱的工艺目的:确定PMOS和NMOS管的有源区(即源区、栅区和漏区)。 2. 浅槽隔离工艺 局域氧化LOCOS隔离的缺点 ①LOCOS隔离技术存在鸟嘴,浪费有源区面积影响集成度 ②横向尺寸不能精确控制。 2. 浅槽隔离工艺 浅槽隔离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工艺目的:把硅片上的各个晶体管进行电隔离。 STI槽刻蚀步骤 1. 薄氧生长:厚度150? 作用:在去掉上面氮化硅时保护有源区以防被腐蚀。 2. 氮化硅淀积:LPCVD淀积,作用:做CMP的阻挡层,保护有源区免受CMP的过度抛光 3. 第三次光刻:光刻浅槽隔离区 4. STI槽刻蚀:RIE刻蚀,槽深1.0μm左右 STI氧化物填充步骤 1. 沟槽衬垫氧化硅生长:厚度150? 作用:改善硅与沟槽填充氧化物之间的界面特性。 2. 沟槽CVD氧化物填充:LPCVD方法 STI氧化层抛光-氮化物去除步骤 1. 沟槽氧化物抛光CMP 2. 氮化硅去除:热磷酸煮 3. 多晶硅栅结构工艺 该工艺是工艺流程中的最关键工艺!!因为①它包括最薄、质量最好的栅氧化层的热生长!②多晶硅栅的线宽是整个硅片上的特征尺寸! 1. 栅氧化层的生长:厚度20~50? ,形成MOS管的栅电极介质 2. 多晶硅淀积:LPCVD法,厚度5000? 多晶硅掺杂:也可以原位掺杂,作用:形成导电的栅电极 3. 第四次光刻:光刻多晶硅栅,DUV深紫外步进式光刻机曝光,多晶硅上涂抗反射层(ARC),随后进行特征尺寸、套刻精度、缺陷等质量检查。 4. 多晶硅栅刻蚀:用最好的RIE刻蚀机,保证垂直的侧壁 注意:从栅氧生长到多晶硅要连续进行以免硅片沾污等其它问题 4. 轻掺杂漏(LDD)工艺 轻掺杂漏(LDD)工艺目的:减小源漏间的穿通和沟道漏电,提高源漏击穿电压。 1. 第五次光刻:光刻N-LDD注入区,不去胶。 2. N-LDD注入:低能量注入As,As的作用①分子量大利于表面非晶化,②慢扩散杂质在后续的热处理中利于维持浅结 P-轻掺杂漏注入步骤 1. 第六次光刻:光刻P-LDD注入区,不去胶 2. P-LDD注入:低能量注入BF2, BF2的作用①比硼的分子量大利于表面非晶化,②比硼的扩散系数低在后续的热处理中利于维持浅结 5. 侧墙形成工艺 侧墙工艺目的:侧墙用来环绕多晶硅栅侧壁掩蔽大剂量的S/D注入以免其接近沟道导致源漏穿通。 1. 淀积二氧化硅:LPCVD法,厚度1000? 2. 二氧化硅反刻 6. 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