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毒理:CTX和MTX都是高毒性的化合物,毒性远远大于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类毒素。 药理:MTX在体内及体外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毒理与药理活性 通常始于胃肠炎,而后出现心血管症状和神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四肢关节疼痛、反应能力减弱、典型窦性心率过缓和节律失常等。 -一般而言,胃肠道功能改变的时间较短,而神经系统障碍持续的时间较长。 -严重时可导致人体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困难,全身惊厥,严重脱水,最终由于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人体中毒症状 CTX是典型的是电压依赖型钠离子通道的新型激动剂,其作用机理在于特异性地与可兴奋细胞膜钠通道受体结合,诱发钠通道持续激活,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膜持续去极化,致使神经细胞肌肉兴奋性传导改变,引起一系列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但西加毒素的主要作用一般可被河豚毒素拮抗。另外,CTX的去极化作用与膜可兴奋性改变还可被增加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所拮抗。 MTX的毒理作用机制同CTX显著不同。MTX为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新型激动剂,增加可兴奋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引起“钙离子超负荷”效应,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钙依赖性收缩。 作用机理 应用前景 CTX是新型的钠通道激动剂,选择性地作用于钠通道受体部位VI,特异性很高。 -CTX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均有重要作用,大剂量CTX能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 -CTX可用作研究可兴奋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及局部麻醉药物作用机理的分子探针 -MTX则可成为研究钙通道药理作用特异性的重要工具药。 第六节 短裸甲藻毒素 ( ptychodicus brevis toxins,PbTX) 系列梯形稠环聚醚类毒素 -不含氮元素 -单由碳氢链组成 按基本骨架分类 - I(A)型结构(PbTX-2、3、5、6、8、9) - II(B)型结构(PbTX-1、7、10) 化学本质 短裸甲藻毒素的结构 Ⅰ型 :PbTX-2、3、5、6、8、9 Ⅱ型:PbTX-1、7、10 更好 短裸甲藻毒素是赤潮生物短裸甲藻的代谢产物。它是一种有毒的、无保护甲片的甲藻,在海洋中异常大量繁殖时可使海水变色,是引起赤潮的最主要浮游生物之一。 -1971年,在美国的佛罗里达暴发的让世界震惊的赤潮灾难,就主要是由短裸甲藻所引起的。这场灾难不但导致每天有上百吨的鱼贝类死亡,而且还因人、畜吸入有毒的气雾而引起严重的毒害。 生物来源 短裸甲藻毒素是强力的鱼毒素,其中I (A)型毒素的毒性比II (B)型大。 -鱼类中毒时表现为剧烈抽搐、游泳呈螺旋或翻滚状、尾鳍弯曲、失去平衡,静止不动,严重者发生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对人的毒性比对鱼小,为“神经性贝类毒素”。 -在赤潮期间,人处于含短裸甲藻毒素的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直接吸入毒素而产生中毒。 -裸甲藻毒素还可在各种滤食性生物特别是海洋贝类体内累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造成危害。 -当人类进食这些带毒的贝类后,会引起神经性毒害,产生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嘴角和四肢刺痛、身体冷热无常、恶心、呕吐、腹泻、运动失常、瞳孔放大等中毒症状。 毒理与药理活性 短裸甲藻毒素的理化特性和药理活性与西加毒素相似,也是一种典型的钠通道激动剂。短裸甲藻毒素的特异性作用靶位是电压-敏感性钠通道,选择性地作用于钠通道受体部V。在相当负电位时选择性地开发Na+通道,引起Na+的通透性增加,并能抑制钠离子失活而使神经-肌肉可兴奋膜去极化,诱发效应器官一系列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 作用机理 应用前景 同西加毒素相似,短裸甲藻毒素也可作为研究钠通道受体的特异性分子“探针”。 食品学院 刘承初 第一节 概述 一、海洋生物毒素的定义 海洋生物中天然存在的、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 -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西加鱼毒素、短裸甲藻毒素、海葵毒素、芋螺毒素等。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食品安全隐患:食物中毒、螯刺致人中毒 - 海洋药物:造福人类 第八章 海洋生物毒素 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生物毒素 二、海洋生物毒素的起源与转移 内源性 -产生于生物体本身,为其自身的代谢产物 外源性 -并非为其自身产生,而来自于与其共生的其他生物,或由环境中少量毒素经海洋食物链浓缩富集而来。 海洋有毒生物 (一)有毒藻类 (二)有毒海绵动物 (三)有毒腔肠动物 (四)有毒棘皮动物 (五)有毒鱼类 中国有毒海洋生物 种 类 数量 代 表 物 种 哺乳动物 10 Delptions delphis 腔肠动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