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 疗 (二)对症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 患者应住院治疗。高营养易消化软食,补充维生素,适当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治 疗 晚期血吸虫病 按肝硬化治疗,采取内外科结合,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巨脾型患者可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率与保持劳动力均达80%以上; 食管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治疗与门脉性肝硬化相同。 十、预 防 (一)控制传染源 在重流行区采用人畜同步化疗。每年冬季集中治疗,重点人群包括水上作业和流行季节频繁接触疫水者用吡喹酮40mg/kg一剂疗法。每年春秋对耕牛各治1次,剂量按30mg/kg计算,一次灌服。 预 防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保护水源,改善用水。 2.灭螺:氮硝柳胺乙醇胺盐(商品名螺灭杀) 溴乙酰胺(bromocelamide) 十、预 防 (三)个人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增强防病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预 防 ① 个人防护:严禁在疫水中游泳、戏水;穿长统胶鞋、尼龙防护裤、戴手套等;采用75%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或油膏涂于手脚皮肤,药效维持4h。 ②预防服药: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可用: 吡喹酮 25mg/kg或40mg/kg,一次顿服,每隔14d或1月服药1次; 蒿甲醚或青蒿琥酯 可预防或减少急性血吸虫病:其剂量为6mg/kg,一次顿服(以50kg体重为限),每周1次,共7次,保护力达l00%。 相关新闻 广西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001年12月13日 南国早报 安徽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2001年12月12日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血吸虫病卷土重来 湖北人大代表吁启动防治工程 2002年02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广东部署防治工作2001年12月12日 南方日报 1 个体化疗 1.1 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的6天疗法。 1.2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 1.3 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于1至2日内分3—6次服。 2 群体化疗 ■2.1 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岁以上60岁以下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症的人群进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mg/kg顿服或分2次服。 ■ 2.2 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3.3.3或3.2.4条件之一者,给于吡喹酮40mg/kg治疗。 ■2. 3 渔、船、牧民及其它频繁接触疫水的人群,不作检查,按上述剂量每年治疗1次,或2次。 ■2.4 中、重度流行区的家畜(黄牛、水牛为主)每年.化疗一次,宜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家畜化疗黄牛可用兽用吡喹酮30mg/kg顿服,水牛25mg/kg顿服,猪30mg/kg顿服。 ■ 2.5 化疗时间 在流行区,人群化疗一般可在入冬感染季节结束以后进行,家畜化疗最好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 思考题 血吸虫引起肝硬化属于哪一类型肝硬化?其致病机理有何不同? 五、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异位损害。 临床表现 (一)急性血吸虫病 发生于夏秋季,以7—9月为常见。患者常有明确疫水接触史,常为初次重度感染者。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d自行消退。 潜伏期长短不一(23—73d)。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较急。 临床表现 l.发热 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间歇型最常见,弛张热及不规则低热次之;稽留热者,均为重型,但少见; 患者一般无显著毒血症症状;重型患者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等.相对缓脉亦多见、故易误诊为伤寒。 发热期限短者仅2周,大多数为1个月左右,重型患者发热可长达数月,称为重症迁延型,可伴有严重贫血,消瘦浮肿,甚至恶病质状态。 临床表现 2.过敏反应 1/3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等。血中嗜酸粒细胞常显著增多,具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 3.腹部症状 1/2有腹痛、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仅10%有脓血便。重型患者腹部有压痛与柔韧感,有腹水形成。 4. 其它 肝脾肿大,呼吸道症状等。 临床表现 (二)慢性血吸虫 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 1.无症状患者:慢性血吸虫病中以无明显症状者最多,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虫卵而确诊。 临床表现 2.有症状患者:
文档评论(0)